馴鹿末路?研究警告北美族群本世紀恐崩跌八成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與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警告,未來氣候變遷可能使馴鹿(北美稱為北美馴鹿,caribou)數量與分布在本世紀末劇烈萎縮,減幅或高達 80%,規模之大在過去 2.1 萬年中極為罕見。馴鹿是冰河時期倖存的物種,長期適應北極環境,不僅維繫當地生態系,也支撐許多原住民族的生活。然而,氣候變遷已讓全球馴鹿數量在過去 30 年間銳減近三分之二。
研究團隊結合化石記錄、古 DNA 與電腦模型,重建了過去 2.1 萬年間馴鹿數量與分布的高解析度變化,並與未來氣候情境直接比較。結果顯示,馴鹿在過去的快速暖化時期曾遭遇顯著衰退,但預測未來的降幅將更為嚴重。尤其是北美的馴鹿族群風險最高,若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投入更多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育,至 2100 年可能損失八成數量。
進一步減少北極碳存量 恐落入惡性循環
馴鹿與北美馴鹿透過啃食特定植物並影響其他植物生長方式,維持苔原植被多樣性。一旦牠們消失,植物多樣性將下降,進一步減少北極土壤的碳儲存量,反過來加速全球暖化,對馴鹿與人類都是惡性循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 Eric Post 指出,健康的馴鹿族群數千年來都與人類福祉緊密相連,如今更需確保牠們的生存。
研究共同主持人 Damien Fordham 副教授強調,立即增加保育與管理投資,特別是在預測損失最嚴重的北美地區,對維持物種存續及其提供的生態服務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氣候變遷對北極生態的深遠威脅,也凸顯了跨國合作與行動的急迫性。
相關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進展》。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CC BY 4.0)
參考論文:
1、Mismatch in reindeer resilience to past and future warming signals ongoing declines
延伸閱讀:
1、阿拉斯加野生動物大調查:當馴鹿遇到政治,熊和狼怎麼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