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其實早談妥?金融時報:7/8初步有協議但被川普擱置
台灣將面臨自8月7日起實施的20%進口關稅,儘管部分電子產品豁免,但此舉引發台美戰略關係是否轉向的擔憂。外媒報導,其實台美在7月8日已就關稅協議中的市場准入核心問題達成基本共識,並希望數日內能對外宣布協議成果,但卻遭川普擱置。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對台灣課徵20%關稅這一決定正值台灣國內政局緊張之際。總統賴清德正與在野黨展開激烈政治角力,導致立法院運作嚴重癱瘓,政府施政推進受阻。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對台動作頻頻,已引發外界對美國是否正調整對台戰略支持的疑慮。華府除阻止賴清德在即將出訪拉美盟邦途中過境紐約外,也傳出考慮進一步調降雙邊國防對話層級,此前該對話已在6月延期。
熟悉美台關稅談判的美台官員透露,雙方在7月8日已就關稅協議中的市場准入核心問題達成基本共識,並希望數日內能對外宣布協議成果。然而談判卻突然停滯。一位人士直言:「川普之所以擱置協議,很可能是為了配合他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安排。」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稅消息,賴清德總統週五回應,強調:「20%的關稅並非台灣的最終目標,我們將繼續談判,爭取更合理且更有利的稅率。」他並表示,政府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與產業競爭力,並確保公共健康安全。一位熟悉該談判的美國官員贊同賴的說法,指出「雙方將重啟部分議題討論」,並表示:「台灣的臨時關稅遠低於加拿大和印度等仍在談判的其他夥伴,這一事實應該被視為一個令人欣慰的跡象,表明雙方並非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
高額投資換低關稅?業界憂失經濟主導權
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數度介入談判,要求台灣仿照日韓模式,承諾增加在美投資,以換取較低關稅。三名知情人士表示,這些干預拖延了協議進程。
台積電(TSMC)今年稍早已宣布將對美投資從650億美元提高至1650億美元,台北原期待此舉可緩解美方壓力。然而國民黨認為,這樣的承諾等同於提早交出談判籌碼,呼籲未來涉及戰略產業的談判應更為審慎與堅定。產業人士還示,透過承諾數千億美元的額外投資來「降低」台灣的關稅稅率並不符合台灣的經濟利益。
一位台灣科技公司高層表示:「如果未來的晶片關稅真的生效,無論如何都會迫使我們在美國增加產能。因此投入巨額額外投資並不划算。」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