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集老舊、地震帶於一身 民團:823為孩子未來投下不同意
〔記者林哲遠/台北報導〕核三重啟公投於本週六登場,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協同數個民團在立院外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投下不同一票、守護台灣永續未來。多個民團代表分別就核三安全性、屏東人權益、孩子的未來、核安戰爭風險等諸多面向闡述反對核三重啟的理由,呼籲關心台灣未來的公民,以理性與願景做出選擇,拒絕核三重啟,為2050淨零排放打下扎實基礎。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指出,美國國安智庫蘭德公司7月出版了一份報告「建立台灣的韌性:台灣面對戰爭時的公民韌性」,當中對核能做了評估,裡面特別提到「核能是戰爭時的高風險的選項」。
陳雪梨續指,該報告當中還引用了不同單位的評估說法,點出核電廠在戰爭時的輻射外洩風險很高,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結果。希望台灣的擁核人士不要再說為了國安,需要重啟核電,這樣的主張,只會替台灣製造一個可能帶來毀滅性災難的攻擊點。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理事賴宣任表示,支持核三重啟的人,常用「電價高、空污壞、缺電嚴重」來嚇大家,但事實是台灣電價在國際上仍偏低,空污近十年已下降約三成,缺電危機也比8年前大幅改善。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加速能源轉型,而不是花11億重啟一座蓋在活動斷層上的老舊核電廠
「核電的風險,我們不能承擔,我更不希望由孩子來承擔,823為孩子未來投下不同意票!」賴宣任認為,核三耐震不足、核廢料無解,台電員工甚至因輻射罹癌,用生命留下警示,核電只佔少量電力,卻要讓恆春與全台沿海居民背上數千年的風險,這不是公平,也不是科學。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批評,該公投案是一場假公投,核三重啟公投是民眾黨挑選了人口少、好欺負的屏東,犧牲屏東鄉親的安全,來換取全台其他縣市的利益,是相當惡毒的政治算計。他更進一步批評,國民黨、民眾黨反對日本核食,但卻反過來支持核電,這是錯亂、價值不一致的政黨。
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提及,核三的二號機除役後,備轉容量還是穩定超過10%,政府也預估到2027年光是節電就能省下206億度電,這比核三全年的發電量還要多,台灣根本不需要靠重啟核三來撐電力。
甘崇緯細數,核三過去出過不少事包含,氫氣火災、輻射廢水外洩、全廠斷電差那麼一點就核災,顯示它的風險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系統性問題;更嚴重的是,它就蓋在恆春斷層帶上《一號機在剪裂帶上、二號機在背斜軸上,地震不只搖,還可能扯裂管線、癱瘓冷卻系統。
「有人說歐盟把核電當綠能,但歐盟有條件,是2050年前要有高階核廢處置場。」甘崇緯直言,台灣連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都沒有,根本不符合歐盟標準。更不用說戰爭風險。烏俄戰爭時札波羅熱核電廠連外電網中斷8次,至今只能冷卻停機,集中式電廠失效,反而是分散式再生能源和儲能及韌性電網,才能穩定供電。
甘崇緯示警,台灣地小人稠、處境特殊,不能賭這一把,「我們沒有缺電,核三有黑歷史,地質不穩定,加上戰爭風險,這麼多警訊,我們真的不能再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