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也有「瘦瘦針」效果!飯前多做2件事,增肌快3倍、體重少2公斤
做一樣的運動、吃一樣的食物,但只要改變時間,對身體就能產生不同變化。研究也發現,飯前喝水,不用花大錢,就有類似打「瘦瘦針」的效果。
很多人飯後會起身動一動、散散步,幫助血糖平穩。但你知道,飯前運動也能幫助脂肪燃燒、減少脂肪堆積,有助減重嗎?加上飯前再喝1杯水,除了增加飽足感,還能幫助血糖穩定,同樣能減少脂肪堆積,減重更加分。那麼到底該做哪種運動?做多久?飯前1杯水又該怎麼喝?
飯前運動 vs 飯後運動:燃脂與控糖大不同
成美診所院長陳炳諴幫助許多病人成功減重,他常鼓勵病人飯前運動和喝杯水。他解釋,運動時肌肉會充血,這時吃下去的食物較容易被肌肉吸收,不易轉換為脂肪囤積。曾有動物實驗發現,做完運動馬上吃東西的老鼠,肌肉成長的速度,是相較於間隔4小時後再吃東西的老鼠3倍。
此外,空腹運動時燃燒的熱量容易來自脂肪,飯後運動燃燒的熱量則較多來自血糖,因此飯前運動較有助於減重,飯後運動則對平穩血糖較有幫助。
減重醫師蕭捷健也指出,運動時肌肉中的醣會被消耗,緊接著吃飯的澱粉,便會優先儲存到肌肉轉換為醣,而轉換為脂肪的比率自然會下降,也因飯前運動時的血糖較低,身體會優先動員燃燒脂肪作為能量,因此燃燒脂肪的比率也會高一些。
腿部肌肉最給力!深蹲成「減重王牌」
至於飯前該做什麼運動、做多久?陳炳諴和蕭捷健都認為,只要是個人喜歡、能接受的運動都可以,但若有時間和空間限制,2人一致推薦深蹲。
陳炳諴解釋,腿部是全身肌肉量最多的地方,其次是上肢,最後才是軀幹,因此訓練腿部肌肉最有效率、增加的肌肉量最多,脂肪下降比率也最高,且肌肉量增加,即使坐著不動,肌肉也會持續代謝消耗熱量。
一般建議至少運動30分鐘,若時間充足,「重訓之王」的蹲舉或硬舉、推舉也很推薦,但如果上班族沒有足夠時間和空間,就地深蹲或舉啞鈴、重物等負重深蹲,也能達到不錯的飯前運動減重效果。
蕭捷健也建議,時間、空間不足情況下,可以下半身運動為主,每次鍛鍊到的肌肉量約是上半身的4、5倍以上,即使是有氧運動,例如爬樓梯,雖然比較沒有增肌效果,同樣能幫助減重。
空腹運動也有地雷!避免過度燃燒肌肉
不過他提醒,如果空腹時間太長,或前一晚進食量、澱粉量很少,飯前或空腹運動就不宜太劇烈,因為有可能因此燃燒到肌肉,建議可以慢跑或從事「第二區運動」,也就是心率約每分鐘110~130下、可完整講完一句話的運動強度。
此外,蕭捷健也指出,不見得要完全空腹運動,運動前喝咖啡,也能增加脂肪燃燒效果,因為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約能增加10~20%的脂肪燃燒速度,甚至先吃點蛋白質,脂肪燃燒比率也會增加。
不只增加飽足感,飯前喝水多減2公斤
除了飯前運動之外,再喝一杯水,對減重也有加分效果。2010年刊登於國際期刊《肥胖(Obesity》的1項研究指出,40~60歲超重或肥胖成人,若餐前30分鐘喝500cc的水,經過12週的減重效果,比對照組多2公斤。
陳炳諴說,飯前喝水不只是單純增加胃容量,提升飽足感,減少進食量,還與許多機轉有關,例如延緩胃排空、調節荷爾蒙、提升代謝等作用,甚至就像打了時下最夯的「瘦瘦針」,是相當簡單易實踐的減重妙方。
水進入胃部後,胃壁伸展會刺激機械受器,並經由迷走神經傳入腦幹,誘發飽足感。陳炳諴說,部分研究指出,水在胃中與食物混合,食物體積增加,也會讓胃排空速度變慢,血糖上升較平緩,一來延長飽足感,二來降低胰島素被刺激誘發,減少熱量轉換為脂肪囤積。
另有研究發現,胃受到水的牽張會調節荷爾蒙,影響腸泌素分泌,例如飢餓素下降,GLP-1(胰高血糖素樣胜肽-1)和抑制食慾激素的胜肽PYY上升,就像打了瘦瘦針,會增加飽足訊號。
醫師建議,飯前可以喝300~500cc的水,雖有小型研究指出,喝冷水會短暫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與能量消耗,提升代謝,但差異細微,只要不是含糖的飲料,冷水或溫水都可以。
至於無糖茶和咖啡,有些人空腹喝會引發胃食道逆流,或飲用後再吃飯,會增加胃酸分泌不適,因此還是要視個人體質而定,腎臟功能不佳、心衰竭或水腫患者,也要小心避免水分負荷過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