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感染菜花會自行痊癒?醫:延誤治療恐致癌 孕婦要警惕

NOW健康

更新於 08月26日02:22 • 發布於 08月26日02:30 • 林郁敏 報導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人因罹患菜花(尖形濕疣)而難以啟齒。若未及早治療,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有癌變風險。中醫認為菜花是「濕毒」或「毒邪」侵襲所致,與免疫力低下有關。因此,中醫治療著重「解毒、排毒、增強免疫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透過中藥內服外用,能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進而降低復發機率。

菜花感染部位不只性器官 感染後潛伏期長不易察覺

正和中醫診所院長黃慶雲醫師表示,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性傳染病,直接感染途徑是性行為,尤其是不正當性行為或與多重性伴侶接觸時,風險將會大大提高,好發於男女外陰部、陰道、子宮頸或肛門周圍,嚴重時可能影響生活品質;間接感染途徑包括公廁、游泳池、溫泉大眾池等場所,當皮膚有傷口或正處免疫力低下時,一旦接觸到患者分泌物便會造成感染。

此外,由於病毒可透過皮膚黏膜的接觸傳播,因此不論是陰道性交、肛交,甚至口交,都可能造成感染;若曾有肛交或口交等行為,菜花可能長在直腸或口腔內,增加不適感與後續併發症風險。

黃慶雲醫師說明,菜花外觀多為乳突狀或類似瘜肉般的小突起,初期不會疼痛或搔癢,感染後潛伏期可能長達半年至2年的時間,並且逐漸增多、變大,甚至在摩擦或碰觸時出血。

高風險族群特別當心 孕婦感染未及時發現恐影響胎兒

只要有性行為的人就有可能感染,不過特定族群風險更高,包括性行為頻繁或有多重性伴侶者、未採取安全措施者、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孩童或共用私人物品者。然而,現代人因晚婚晚育,加上免疫力隨年齡下降,30歲以上孕婦感染菜花的案例逐漸增加;懷孕過程中因陰部血液循環旺盛,若菜花生長過快,甚至可能堵塞產道,導致需以剖腹方式分娩。

黃慶雲醫師坦言,對孕婦來說,菜花除了帶來外觀及心理壓力外,若長在陰道或子宮頸,生產時可能引起出血或阻塞產道,醫師往往建議剖腹產,以避免胎兒經過產道時感染;而若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可能導致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影響喉嚨與氣管健康。

菜花會自行痊癒? 錯誤觀念恐延遲治療引發致癌危機

許多人誤以為菜花會自行痊癒,但事實上若不治療,反而會持續增和擴散。延誤治療還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男性可能增加陰莖癌風險,女性則大幅提高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因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而不是抱持「等一等就會好」的心態。

常見的西醫有冷凍、電燒、雷射切除與藥物治療,多以「局部破壞病灶」為主,而中醫則有不同的治療思路。黃慶雲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菜花屬於「濕毒」或「毒邪」侵襲所致,常與免疫力低下有關;因此中醫療著重於「解毒、排毒、增強免疫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透過中藥內服與外用方式,調整體質,增強免疫力能降低復發機率。

中醫治療菜花的優勢在於改善全身體質,特別適合反覆復發或伴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不過,中醫治療多需較長時間,且同時配合生活習慣改善,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預防菜花感染中醫提4重點 及早就醫並接受正確治療

黃慶雲醫師提醒,防勝於治療,特別提出以下幾點:

1.安全性行為:養成固定伴侶,並使用保險套降低感染風險。

2.孕前檢查:女性在懷孕前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異常。

3.接種HPV疫苗:男女皆應施打疫苗,不僅可降低菜花風險,更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4.提升免疫力:規律作息、均衡飲食與運動,有助於減少復發機率。

菜花雖然是常見的性傳染病,但若及早就醫並接受正確治療,可以妥善控制。對孕婦而言,早期發現更能避免對胎兒造成影響。不忽視、不拖延,並做好日常防護與疫苗接種,才能真正遠離菜花的困擾。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膽固醇要達標 中風、心梗不再來
▸眼睛乾澀、疲勞別亂點眼藥水! 選購眼藥水5要點1次看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