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親赴華府暫避重稅!印度產業全面受創「恐失去美國龐大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的一系列關稅政策,正引發全球貿易震盪,特別是南韓與印度成為焦點。南韓雖暫避25%稅率,但仍被課15%;印度則因為購買俄羅斯石油,而面臨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導致紡織、珠寶與蝦類出口遭重創,還可能失去美國的龐大市場。
綜合外媒報導,川普於美東時間25日宣布,即便南韓總統李在明親自訪問華盛頓,美國仍將維持對南韓進口商品的15%關稅。這項措施是今年7月兩國貿易協議的一部分,使南韓成功避免更高的25%關稅,但雙方緊張局勢依然存在。
同時,川普也將矛頭指向其他國家。他表示,美國正在調查家具進口,未來將對相關產品徵收新關稅,以便「把家具產業帶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密西根州及全美各地」。受此言論影響,Williams Sonoma與Wayfair等家具品牌的股價應聲大跌。
而最嚴重的衝擊,正落在印度身上。美國決定自27日起,將印度進口商品關稅提高至50%。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甚至公開指責印度「與習近平走得太近」,並批評其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武器。這些言論凸顯了美印關係的緊張。
在印度的出口重鎮蒂魯普爾(Tiruppur),原本為Target、Walmart、Gap與Zara等美國品牌供貨的製衣工廠,如今瀰漫著焦慮氛圍。工廠主克里希納穆提(N Krishnamurthy)無奈地表示,9月之後恐怕再無訂單。他被迫停止擴張計劃,並讓250名新僱員暫停上工。在另一家工廠,價值近百萬美元的內衣庫存堆積如山,卻無法出口。業者蘇布拉馬尼安(Siva Subramaniam)憂心問道:「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我該怎麼支付工人的薪水?」
高達50%的關稅,讓印度商品在美國市場完全失去競爭力。1件印度襯衫的售價從10美元暴漲至16.4美元,遠高於中國、孟加拉或越南的同類產品。即使關稅降至25%,印度仍屈居下風。
不只紡織業,珠寶與鑽石產業同樣陷入困境。孟買(Mumbai)出口區的工廠正努力完成價值30至40億美元的訂單,但珠寶商科特瓦爾(Adil Kotwal)憂心多年建立的美國市場可能毀於一旦。蘇拉特(Surat)的鑽石拋光業本已因需求下降與實驗室培養鑽石的競爭而受挫,如今更雪上加霜。當地數百萬工人面臨減薪、被迫休假與失業。
同樣受到波及的還有印度蝦農。由於關稅加總可能超過60%,蝦價每公斤已下跌0.60至0.72美元,預估將直接衝擊50萬名蝦農與250萬名相關從業者。出口商賈加迪什(Thota Jagadeesh)表示:「這正是美國採購聖誕與新年商品的高峰期,但我們卻無法做出任何決定。」
面對衝擊,印度政府雖然宣布暫停部分原料進口稅,並加速與其他國家展開貿易談判,但許多人認為措施過於遲緩。專家警告,美國買家恐將轉向墨西哥、越南與孟加拉,印度將失去龐大市場。
專家指出,美印談判的前景在近期急遽惡化。原定於德里(Delhi)舉行的新一輪會談已被取消,美方官員甚至指責印度是俄羅斯的「洗錢管道」。亞洲集團(Asia Group)顧問納杜爾(Gopal Naddur)分析:「印度與美國的未來談判,將極大取決於川普政府的內外優先事項。」
與此同時,加拿大與美國達成協議,撤回報復性關稅以配合《美墨加協定》(USMCA)。而美國與歐盟也確立了包含15%關稅的貿易框架,涵蓋汽車、藥品、半導體與木材等,但酒類產品除外。
川普更宣布對數十個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目前相關政策正面臨法律挑戰,可能在聯邦上訴法院甚至最高法院裁決下迎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