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陷經濟數據信任危機 中國祭反內卷政策拚經濟
美國經濟統計公信力正面臨前所未有危機。近日,美國 5、6 月非農就業數據遭大幅下修 25.8 萬人,創 1968 年來非衰退期最大修正幅度,引發市場對統計公信力的質疑。美國總統川普隨即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指控「操縱數據助選民主黨」。與此同時,中國正透過「反內卷」立法和生育補貼等措施應對通縮壓力。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這項修正,相當於原先報告的 3 個職缺中有 1 個「憑空消失」。面對輿論譁然,統計機構將原因歸咎於問卷回收率跌破 60% 的季節性調整問題。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折射出更深層的焦慮。數據公布當天,儘管 9 月聯準會降息機率從 37% 躍升至 80%,美股卻「反常」下跌,顯示投資人擔心的不只是數據本身,更是統計的真實性。
在美國宏觀政策和數據明暗交錯之際,中國正展開從反內卷到生育補貼的系統性行動。
目前,反內卷行動已從政策倡導升格至立法實踐。8 月 1 日,長三角三省一市同步出台促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決定,以立法形式打破區域間重複招商、產業同構問題。
同時推出生育補貼刺激消費,將在 2025 年實施「育兒補貼 + 地方加碼」雙軌制,中國統一對 3 歲以下幼兒發放每孩每年 3600 元補貼,年度財政投入預計超 1000 億人民幣。
據統計,2025 年中國全國生育補貼總規模約 5400 億元,若 60% 轉化為消費,可帶動社會零售額成長 1.2 個百分點。在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 18 個月負成長的背景下,這對打破通縮螺旋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也揭示中美企業實力差距。美國 138 家企業平均獲利 97 億美元,中國 (含香港)124 家企業平均獲利僅 42 億美元,差距超過一倍。
在 34 家上榜高科技公司中,美國佔 15 家,包括蘋果 (AAPL-US)、Alphabet (GOOGL-US)、微軟(MSFT-US)、Meta (META-US)、輝達(NVDA-US) 等,平均營收 1217 億美元、獲利 310 億美元。中國僅 6 家企業上榜,平均營收 677 億美元、獲利 73.6 億美元。
不過,在新能源和 AI 兩大關鍵賽道上,雖然美國掌控全球 90% 新增 AI 算力,但中國包辦了 60% 電動車電池和 85% 太陽能零組件產能,算是各有優勢。阿里雲創辦人王堅博士認為,「至少在 AI 領域,我們確實是在跑馬拉松,還處在早期階段,短期勝負並不重要。」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