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斷氣」危機?清大核工教授提核三延役3大必要 怒轟這群人:丟人現眼
核三延役公投進入最後倒數,清大核工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16日出席《民眾之聲》的核三延役擂台表示,以核養綠的綠絕對不是綠色的政黨,若將核一、二、三廠延役,並將核四商轉,電價便不會高漲,台電也不會有鉅額虧損。而針對公民團體對黃國昌立場轉變的指責,李敏怒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找不出理由了,想到這種不入流的說法抨擊黃國昌。他們的行動僅止於鍵盤,不敢出來面對挑戰,簡直「丟人現眼」。
李敏指出,以核養綠的綠絕對不是綠色的政黨,也非養綠能,而是以核養生態的綠,台灣過去已經被以綠能為幌子,破壞太多地方,以核養綠追求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要有足夠電源。要求使用核電的原因有三,第一,台灣需要能源安全,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重量輕,運輸儲存方便,即使不添加材料也能長期運轉供機載的供電設施。一個核能電廠換完燃料後,可運轉18個月,而因通常會準備另一批燃料,所以可運轉36個月。一條天然氣船帶進台灣的天然氣,可能只夠使用兩天,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僅7到11天,對國家能源安全存在相當大的影響。一粒核能燃料丸僅6.4克重,發電輛等於一噸煤炭的發電量。2025年1月到5月台灣進口800萬噸天然氣,其中40%來自卡達,需經過荷姆茲海峽、馬六甲海峽核台灣海峽三個海峽世界公認最危險的地方,任何一處出現問題,台灣就會斷氣。
李敏續指,第二點原因,核能發電燃料鈾的採購成本占總發電成本的比例低,發電成本穩定,核電廠一旦興建完成,其發電成本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小。賴清德曾說核能也許是較潔淨的能源,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政府聽了賴清德的話,將核一、二、三廠延役,並將核四商轉,台灣一年有600億度的核能發電,現在的電價便不會高漲,台電也不會有鉅額虧損。第三,核能發電不靠燃燒產生電量,發電時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發電周期全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核能發電是排碳量最低的發電方式,和海岸風電相差無幾。
李敏提到,先前反核少女吳亞昕在說明會中表示,日本的朋友受甲狀腺的困擾,而台灣去年有9300人因肺腺癌死王,不要以發生機會非常低,才會造成生命影響的事情,而去使用隨時隨地會造成健康影響的能源。環保署署長近期表示,空污改善非常有成效,因此不需要核三場降低空污。然而核三廠若延役,就不需要再燒天然氣和燃煤,便可減少空氣污染和肺腺癌的案例。
先前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出席意見發表會時,遭抨擊2018年曾表態反核,現在因政治立場轉變就接受核廢風險。對此,李敏表示,2018年因國際情勢和外在環境影響,對核能的看法確實與現在有些差異,2018年推行以核養綠時,無法拿國際縣市的案例支持,然而2025年局勢完全改變,許多國家都在發展核能。因此作為領袖要勇於修正自己過去的想法,現在事實擺在眼前,台灣這塊土地沒有核能是不行的,而核三廠延役是減少碳排最有效、最經濟、最快的方式,所以黃國昌贊成並無錯誤。黃國昌並非第一個改變立場的人,賴清德在當年推動核四公投時,也未曾表示公投不適合用來決定核能政策,然而現在的立場也出現改變,因此在質疑黃國昌時,應也要用同樣的標準要求所有的政治人物。
(推薦閱讀)屏東放核廢淪「二等公民」?童子賢回應莊瑞雄:派系為爭綠電開槍才是二流國家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
顯示全部
留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