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男性漏尿、尿失禁怎麼辦?醫教簡單1招,這樣夾尿助改善!

今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1月06日19:24

隨年紀增長,男性常見會有漏尿、尿失禁的困擾。沅京診所鄭隆峯院長指出常見原因及改善方式,也提醒雖漏尿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不過還是建議就醫檢查了解原因為佳,以利排除男性癌症的可能。

漏尿、尿失禁可分6大類型。
醫:只要是不自主的就算。

鄭隆峯院長表示,不論是漏尿或尿失禁,除了民眾主觀感受尿量的不同,只要是非自主意識控制之下流出尿液,在醫學上其實都定義為尿失禁。尿失禁視情況可分成6大類型,包括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與民眾認知的尿失禁較相近,就是想上廁所,但還沒抵達或還沒拉下拉鍊、脫下褲子之前就尿出來。

應力性尿失禁:
指的是在某些動作之後出現腹壓而壓縮到膀胱,使得尿液不自主的流出,例如大笑、咳嗽、打噴嚏等。

滿溢性尿失禁:
指的是因某些原因常難以順利排尿,使得長時間堆積尿液於膀胱內,在盛滿的狀態下不自主地流出尿液。

完全性尿失禁:
是在如手術、外傷、瘻管、藥物、疾病等原因影響之下,尿道括約肌功能失常,使得無法控制排尿而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
指的是出現上述不只一種情況。

#鄭隆峯 #漏尿 #尿失禁 #男性漏尿 #男性尿失禁

男性漏尿、尿失禁不要緊?
鼓勵早檢查了解原因也防癌!

鄭隆峯院長表示,男性漏尿或尿失禁大多是急迫性尿失禁或應力性尿失禁,攝護腺健康問題影響到膀胱是最主要的原因,例如最常見的攝護腺肥大使得膀胱過動,以及相關手術後所影響。而男性特有的攝護腺癌也有可能以此呈現。

因此提醒,漏尿、尿失禁雖不會身體健康直接帶來威脅,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就是露個幾滴沒差,尤其許多男性較不拘小節,大多是對於衛生帶來影響,或是細菌感染引起包皮炎等發炎情況,不過也需要留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建議盡早檢查了解原因,並且治療改善為佳。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和攝護腺肥大相似,若出現血尿等攝護腺癌症狀更是不可大意。

#鄭隆峯 #漏尿 #尿失禁 #男性漏尿 #男性尿失禁

醫教改善漏尿、尿失禁,
簡單1招,這樣夾尿助改善!

第一線:先調整生活、飲食
鄭隆峯院長表示,漏尿、尿失禁一般會先建議從生活及飲食進行調整,睡前少喝水,盡量避免咖啡、茶等利尿飲品,以及重口味、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至於民眾對於男性泌尿器官、性器官等保養常會連想到的生蠔、蜆精等海鮮,則對改善漏尿、尿失禁則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若想嘗試相關保健品,建議可向醫師、藥師詢問。

簡單夾尿,練肌肉防漏尿!
日常情況允許,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進行改善,透過增強骨盆底肌加強「防守」。方法很簡單,平常可做類似像夾尿一般的動作,這個動作就可以訓練到骨盆底肌。可約夾約10秒後放鬆,反覆進行5次。平常想到就可以夾一下、練一下。若生活、飲食調整效果不佳,接下來會以藥物等治療進行改善。

藥物治療:
治療尿失禁會需要針對問題根源進行改善,例如若是檢查發現是最常見的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過動,除了攝護腺治療,也會使用抗膽鹼藥物、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等減緩膀胱刺激,減緩急迫性尿失禁。

注射治療、手術治療:
若有較嚴重尿失禁,例如膀胱過動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則可考慮以膀胱灌注進行治療,以玻尿酸或肉毒桿菌等注射入膀胱,以降緩膀胱過動,藉此改善急迫性尿失禁。若是因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等,必要時也考慮手術治療。

#鄭隆峯 #漏尿 #尿失禁 #男性漏尿 #男性尿失禁

男性朋友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多留意相關症狀,必要時適時治療,更有助改善漏尿、尿失禁問題,也預防攝護腺癌。

《延伸閱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醫教「5少5多」養好攝護腺。

.男頻尿檢查竟發現攝護腺癌!醫指6不明顯症狀,50歲起應定期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