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AI比現實中的朋友更能聆聽?長期與AI互動、將AI視為「心靈伴侶」的族群,較容易出現人際互動退縮的傾向

媽媽寶寶

更新於 07月14日08:49 • 發布於 07月12日06:24

在這個數位化的年代,人工智慧(AI)從工具,正快速走向「陪伴者」的角色。無論是語音助理、聊天機器人,甚至是虛擬情人與心理對話系統,愈來愈多使用者開始與AI建立起某種情感連結。在這些互動中,AI能提供即時回應、不批判的傾聽、以及溫柔而穩定的語調,對於孤獨、焦慮、情緒低落或渴望理解的人而言,無疑是一種慰藉。

然而,依賴AI的陪伴,也是一把雙面刃。當科技的溫度介入人心,我們需要問問自己:與AI相處的界線是什麼?我們依賴的是支持,還是逃避?以下將從心理學觀點、倫理層面與使用風險等角度,探討依賴AI陪伴的利與弊,以及使用AI時應該注意的事情。

AI

AI帶來的溫柔陪伴:為何吸引人?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2023年的調查,超過52%的Z世代曾經與AI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性對話,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表示,AI「比現實中的朋友更能聆聽」。在許多AI應用中,使用者可以傾訴焦慮、分享秘密,甚至討論戀愛、職涯、家庭等私密議題,而不必擔心被評價或誤解。

對某些人來說,AI就像是永遠不會疲累的朋友,永遠在線、永遠包容。而對孤獨者而言,這種可控制的關係,反而比複雜多變的人際更讓人安心。這在高壓、快節奏、情感壓抑的現代社會中,提供了一種「無風險的陪伴」。

AI

情感投射與虛擬依戀的心理陷阱

然而,當AI不僅是工具,更變成我們「情感依附」的對象時,就需要格外小心。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情感依附現象可被歸類為「擬人化投射」(anthropomorphism projection),即人們將AI視為具有理解能力、情感反應甚至人格的「人」。

2024年美國史丹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長期與AI互動、將AI視為「心靈伴侶」的族群,較容易出現社會疏離、情感依賴、以及人際互動退縮的傾向。當AI成為我們舒適區的一部分,也可能降低我們面對現實人際挑戰的能力與意願。

使用AI的倫理與隱私問題

除了情感依賴的風險,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AI是否真的「懂你」?

多數AI系統的語言模型,其回應是根據大量資料訓練而來,並非真正具備自我或意圖。這代表,即使AI能「模擬情感」,它並不理解你的痛苦或需求,也不會「為你著想」。若使用者錯將AI的語言回應解讀為「真實的關心」或「情感回饋」,可能會放大錯誤期待,甚至誤信AI的建議。

此外,使用者在與AI互動過程中,經常會分享許多私密訊息。這些對話是否會被儲存?會不會被用於訓練模型?誰能看見這些資料?這些都是AI應用尚未完全解答的問題。即使是大型AI公司,也難保沒有資安漏洞或資料被濫用的風險。消費者權益倡議者強調,使用者應該主動查閱AI服務的隱私條款、了解資料如何被處理,並避免在對話中透露個資、財務資訊或敏感身份細節。

「AI不會出錯」的迷思:判斷與自主仍需人類掌握

許多人傾向相信AI中立、精準、永不情緒化,甚至比人更聰明。但事實上,AI系統的回應仍可能受限於訓練資料的偏見、語境的誤解、或演算法錯誤。

2023年一位使用情感型AI聊天機器人的法國男子,曾因AI錯誤鼓勵其「若感覺無望可以結束生命」,最終走上絕路,引起社會震驚。這類事件提醒我們,即使AI看起來「理解我們」,但它不是心理師,也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人際支持與專業介入。因此,任何AI建議或回應,都應該當作「參考資訊」,而非唯一依據。尤其在心理健康、重大決策或醫療問題上,應保有批判性思考,必要時尋求人類專業資源協助。

AI

延伸閱讀:當千依百順的AI成為伴侶,你還願意和真人交往嗎?

與AI相處的五個建議:科技是工具,不是救贖

那麼,我們該如何健康地與AI互動?以下是幾點建議:

  • 明確角色定位:把AI當作工具、輔助,而非情感依賴對象。它能幫助你釐清思緒,但不能替你做選擇或擔責任。

  • 設定使用界線:為自己設立「AI使用時間」,避免過度沉迷或無意識依賴。與其日夜與AI傾訴,不如多撥時間與家人朋友交流。

  • 保護個人隱私:不要在AI對話中透露真實姓名、住址、信用卡號、身分證等敏感資訊。

  • 培養批判思維:即使AI說得再流暢,也不能代表它「對」。尤其是情緒建議、人生規劃等,務必搭配人類經驗與直覺判斷。

  • 搭配人際支持:若覺得自己太依賴AI、漸漸難以與真人互動,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建立真實互動的信心與能力。

AI是陪伴,但不能是唯一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得以用新的方式被理解、被傾聽、被陪伴,但唯有在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中,我們才能學會信任、包容與被愛。AI能填補孤單,但不能修補傷痛;能模擬同理,卻無法真正感同身受。

在依賴AI之前,我們更應關照自己的情緒來源,問問自己:我是否只是在逃避某段關係的斷裂?某種壓力的沈重?某段內心的空洞?AI可以是一種陪伴,但絕不該是我們唯一的情感寄託。願我們在擁抱未來科技的同時,也不忘保留那份最珍貴的人性溫度。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AI世代給孩子未來的職業建議?」伊隆‧馬斯克的回答耐人尋味

AI比你還會背書 Google前總座簡立峰給父母的3個教養提醒,助孩子發揮AI原生代優勢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當全球AI浪潮襲來,你是否會擔心未來發展?黃仁勳曾直言:沒想法的人會先被淘汰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快儲水!全台7縣市多區域明天起停水 「最長影響8天」範圍一次看

CTWANT
02

北台「9縣市」豪大雨特報 雨彈炸到明日清晨

民視新聞網
03

大罷免0:25遭完封 南鯤鯓代天府國運籤「任他改求終不過」早示警

鏡週刊
04

「穿泳褲進站」遭拒!男子錯過火車嗆聲 警告知恐罰款秒道歉

TVBS
05

怪颱竹節草復活!日本氣象廳再升級成輕颱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竹節草」復活!重新增強為颱風 未來動向一次看

台視

第三方平台買機票出包? 旅客控機票上姓氏僅剩1字母

台視

氣瓶砸中腳!馬國教練求償1個月薪資 台潛客疑嗆聲遭賞巴掌

三立新聞網
影音

氣瓶砸中腳!馬國教練求償1個月薪資 台潛客疑嗆聲遭賞巴掌

三立新聞網影音

忠義路中段現為開發前文資調查非挖掘古物考古工作

勁報

竹節草颱風「死而復生」!熱帶性低壓再增強 日氣象廳:已重回颱風強度

CTWANT

蘭陽青年文藝營用故事走讀在地文化

宜蘭新聞網

怪颱竹節草復活!日本氣象廳再升級成輕颱

自由電子報

怪颱復活!「竹節草」整隊重生 北部慎防大雨

民視新聞網

快訊/竹節草颱風再度生成 日本氣象廳示警:西南風疊加恐釀豪雨

三立新聞網

東帝士金銀座「商場」成爛尾樓! 管委會收爛攤還被提告鬧場

EBC 東森新聞

台南市府「屋損慰助金」簡化流程!首波最快下週入帳

TVBS

快訊/「竹節草」捲土重來?日氣象廳:強度再達颱風等級

EBC 東森新聞

北台「9縣市」豪大雨特報 雨彈炸到明日清晨

民視新聞網

淹水!宜蘭頭城大雨「像用倒的」 北宜公路落石漏夜清除

自由電子報

週一全台有雨!中南部降雨更長更廣

自由電子報

大雨隧道漏水斷電! 南迴鐵路"瀧溪-大武"一度中斷 晚間搶修通車

民視新聞網
影音

大雨隧道漏水斷電! 南迴鐵路"瀧溪-大武"一度中斷 晚間搶修通車

民視新聞影音

晚5年購屋 台南虧5.7坪最多

中華日報

施壓再+1! 東京國際合唱大賽 中國要求撤下我國國旗

民視新聞網

中南部5天豪雨警戒!西南風夾帶水氣 週二、三恐有豪雨災情

新頭殼

歡慶父親節 警宣導守護長者

中華日報

台文館與府城隍廟跨界合作

中華日報

【育兒新知】過度教養了嗎?爸媽退一步,才能看到孩子進步

信誼基金會

勞局職安輔導員職前訓練

中華日報

災損補助 安南公所單一窗口受理

中華日報

新加坡動物園雄馬來虎「Arhaa」報到 想跟「Shima」配對得先過檢疫期

藝點新聞

南大攜手五國小打造學習基地

中華日報

水道主題日 向爸爸表心意

中華日報

做工行善團為風災戶築希望

中華日報

失業者職訓為新住民開新課

中華日報

有線電視斷訊 南天提補償措施

中華日報

台中以北8縣市注意大雨 宜蘭嚴防豪雨

中央通訊社

龍鬚菜產季來了!農糧署揭挑選秘訣 「2步驟」炒出神級美味

TVBS

大罷免完封!白沙屯媽籤詩似早已預告 網重讀驚呼:神準

太報

德國世大運/「來都來了!認識一下」中國想搶賀電 體育署長奇招反制

鏡週刊

洗衣機用溫水浪費錢又不乾淨 專家揭1溫度達最佳消毒效果

CTWANT

台鐵「大武至瀧溪」恢復通車 大鳥隧道漏水搶修完成

台視

台灣體操新星 世大運1銀1銅 陳瑞安牌牌讚

中華日報

尪出差日本5天嘆「屁股破皮了」 過來人曝經歷:真的超痛!解方曝

CT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