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空間受限 黃介正:台灣只能硬接川普衝擊「無法側身或閃躲」
Newtalk新聞
針對近日台美關稅議題與投資談判引發各界議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今(4)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時指出,我方在談判中處於相對劣勢、空間受限,無法側身閃避,只能面對衝擊正面迎戰。
黃介正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啟動的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只是其中一環,其架構下的稅率變動將直接衝擊台灣對美出口,所以當關稅百分比出現後,就是一體適用,當然影響很大,台灣連1%都應該要爭。此外,過去台幣在短時間內升值超過10%到12%,對出口產業形成不利,「如果只是看關稅幾趴,那只是整張圖的一部分而已」。
針對台美談判條件,黃介正分析,台灣本身規模與量體就與美國相去甚遠,再加上缺乏自由貿易協定,不在CPTPP、RCEP之內,也未設立主權基金,這些都降低我方的調控能力,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側身或閃躲,只能正面迎擊,ICT產業等賺取美國大量順差的領域皆被列入232條款,將面臨更高的課稅壓力。
黃介正表示,日本喊出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數字,而坊間傳出台灣須出資3000到4000億美元,這數字真的很大,我國外匯存底要不要拿出來?不動外匯存底就得發公債,利息這麼低都沒有人買怎麼辦?第三就是增稅,增稅就不要選了,物價上漲、通膨壓力馬上來。
台美在是否從零關稅起談?黃介正表示,目前尚未公開,「不曉得,這個還沒有公佈。」他並指出,農林漁牧產業、中小企業已傳出無薪假的現象,「不敢接單、不敢出貨的大有人在,如果再加上增稅,我看,這就是天命的問題了。」
關於保密協議的性質與合理性,黃介正表示,自己並未參與商貿談判,唯一一次列席是在台灣加入WTO前參與GATT談判,當時與時任駐美代表處經濟組組長鄧振中、來自台灣的經濟部顧問蔡英文等人同席,「我那個時候是駐美代表處政治組,奉外交部之命參與。」他進一步說明,保密協議「是人說的」,到底是否存在、誰提出、背後用意為何,「我真不知道」,也暫不猜測。他開玩笑地說:「這可以寫文章,我們另外開一個節目,大家來憑空想像。」
黃介正指出,國家利益敏感議題常有口頭默契或「江湖規矩」,「大家要約好,不耍詐、不操弄民意,讓專業的好好去談。」若未談成就對外放話、洩露內容,對方強烈反應,可能會是「對不起喔!那我就暫停,我不談了。」
黃介正提醒,在這樣的敏感場域下,若對方不願談、時間延宕,對我方將更不利;顯然在這次台美關稅談判,台灣並不佔據這種優勢,所以能夠玩把戲、呼嚨美國人的機率並不太高。
黃介正補充,「我不相信他們會在可以據理力爭的時候就棄守原則或底線。」談判團隊如經濟部貿易談判總代表楊珍妮等,皆是經驗豐富的老手,應會力求為台灣爭取最有利條件。但他也認為,川普政府的壓力龐大,要對抗這樣的威勢,我國的調控能力比日本和韓國低一點,「所以我們跟川普談的結果,實打實的就是,那衝擊波直接就撞過來。」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