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圖表】無照駕駛都是哪些人?三張圖看台灣無照駕駛肇事樣態
點開交通新聞,「無照駕駛」四個字幾乎不曾缺席:一名78歲駕駛今(2025)年5月在台北市重慶南路發生追撞事故,後被發現從未在台考過駕照,據《中央社》報導,已有七名傷者以涉嫌過失傷害向他提告。
但這起事故發生五天前,苗栗也有一名17歲少年無照騎車與另一名機車騎士擦撞;新北市2月份也曾發生一起男子因行車不穩被攔查,結果被發現是酒駕累犯,駕照早被吊銷,在無照的狀況下開車上路。
從未考照、未成年騎車、駕照被吊銷仍執意開車,可以發現無照駕駛肇事者無固定樣態,背後發生原因也可能比想像中來得複雜。
【圖表】台灣無照駕駛有多嚴重?數據顯示死傷人數比酒駕更多
為掌握近年無照駕駛交通事故的肇事趨勢,《關鍵評論網》向警政署申請取得2018年至2024年的無照駕駛肇事資料(註一),從整體數據、肇事者年齡別及運具分類三方面進行分析。
無照駕駛肇事數近七年逐步增加 2024年首見下降
數據顯示,台灣2018年至2024年的無照駕駛肇事件數逐年上升。為了排除總人口變動造成的影響,本文進一步計算歷年每十萬人口的無照駕駛肇事人數變化,結果仍呈現上升趨勢。僅2024年數據則略有下降,是七年來首度出現減幅。
警政署交通組副組長黃益三接受《關鍵評論網》採訪時表示,無照駕駛者通常在發生事故或違規時才被發現,數據變化大多與整體交通事故趨勢相關。他推測,2023年「行人地獄」議題引發社會關注,促使警方強化執法、加重罰則,使2024年整體交通事故下降,進而帶動無照肇事數同步下滑。
用年齡層區分,哪個族群最常無照駕駛?
本文進一步根據交通部「道安總動員」網站的年齡分類,把無照駕駛肇事數據分成兒童(0歲至12歲)、少年(13歲至17歲)、年輕人(18歲至24歲)、成年人(25歲至64歲),及高齡者(65歲以上),並計算各年齡層每十萬人的無照駕駛肇事人數作為「無照駕駛肇事率」判讀。
結果發現,肇事率最高的群體是13歲至17歲的少年。由於這群人尚未達考照年齡,只要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就會被列為無照肇事。不過,未成年者本就不能上路駕駛,近七年其無照駕駛肇事率皆遠高於其他年齡層,顯示台灣未成年無照駕駛問題長年存在,且難以忽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鍾易詩表示,各國資料皆指出,在無照駕駛的未成年者中,15歲至17歲者佔大宗,隨著接近考照年齡,他們對移動自由度的需求也更高。
但18歲以上、可合法考取駕照的群體中,無照駕駛肇事率最高的族群,也是相對年輕的18-24歲者。鍾易詩說,新手因駕駛經驗不足,在拿到駕照半年內的交通事故率較高,各國趨勢皆相同。
黃益三也指出,多數國家交通事故率曲線呈現一致型態:18至30歲較易肇事,30至65歲趨於穩定,65歲後因身體機能退化再度上升。
針對未成年無照肇事問題,黃益三認為此族群較容易因好奇心、受同儕影響等因素違規。警政署交通組安全科科長邱紹雄也補充,在大眾運輸不發達的城市或偏鄉,部分未成年人是為了解決就學的交通問題才無照上路,特別是父母在外地工作、祖父母年事已高無法接送孩子的家庭,最後常是未成年人自己騎車去學校。
交通部公路局去(2024)年出版《未滿18歲騎乘機車無照駕駛成因分析委託研究案》報告,也有類似發現。在透過道路交通安全講習隨堂發放、收回的1434份兒少有效填答問卷中,無照騎車原因的前兩名正是「通學需求」(33.7%)和「工作/打工需求」(29.4%)。
台灣是機車大國 機車無照駕駛肇事率最高
除了年齡,本文也將無照駕駛肇事數以運具分類,分成小型車、大型車,以及機車,並觀察近七年、各運具每十萬輛車的肇事數變化。結果發現,無照肇事率最高的運具是機車,以2024年資料為例,機車的無照駕駛肇事數是小型車2倍、大型車9倍。
若將近七年的無照駕駛數據合併計算,整體無照駕駛肇事者中,約八成是騎機車肇事。
若交叉分析年齡和運具資料,則可發現年輕人(18歲至24歲)及成年人(25歲至64歲)無照騎車肇事比率略低於整體,分別是77.9%及74.1%。
另外三大族群無照騎車的肇事比率則高於平均:12歲以下兒童為98.2%、13歲至17歲少年為96.5%,65歲以上高齡者則為92.7%。
對於機車無照駕駛肇事率偏高,鍾易詩認為,這不一定代表騎機車比開車更危險,而是機車在台灣普及率高,取得成本又比汽車低,才容易成為無照駕駛者選擇的交通工具。在汽車較盛行的西方國家,可能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無照駕駛者組成不同 需對症下藥
從數據觀察可以發現,無照駕駛不是單一族群或單一原因造成。針對不同年齡、背景與使用情境設計多元對策,可能才能真正改善此一長年存在的交通風險。
針對未成年無照駕駛,2023年至2024年鍾易詩曾參與交通部的《未滿18歲騎乘機車無照駕駛成因分析委託研究案》,報告中提出三大防制建議:
短期:針對不同無照風險的兒少進行分眾教育、強化無照駕駛連帶罰則,並持續優化偏鄉交通網絡。
中期:可強化車輛分級管理,將微型電動二輪車使用年齡從目前的14歲上調到16歲。
長期:可引進「漸進式駕照系統」(Graduated Driver Licensing,GDL),讓駕駛人在領取正式駕照前,經過多個階段逐步取得駕駛權限,每個階段都會有相應限制,例如新手駕駛不可載客、在特定道路型態或夜間限制駕車等等,以累積安全駕駛經驗。
除此之外,對於駕照遭吊銷吊扣卻上路者,在國外常被列為高風險駕駛加嚴監管;而對於未依規定換照而變成無照上路的高齡駕駛,則需要仰賴家人提醒及政策倡導。
交通部上月宣布高齡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鍾易詩指出,目前70多歲的駕駛多在台灣經濟起飛時期取得駕照,開車被視為自主與地位象徵,如今已屆換照年齡,相關資訊推廣可以多考量溝通方式與世代差異。
資料說明:
- 註一:該資料係就大客車、大貨車、小客車、小貨車及機車等車種進行無照駕駛交通事故統計,並以「當事人順位為1」作為肇事與否根據。第一當事人為警方初判肇事原因或責任較重之一方,不一定為最終肇責認定結果。
更多關於「台灣無照駕駛」的相關內容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核稿編輯:梁敏萱
顯示全部
留言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