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氣氛緊張 歐盟領袖稱雙邊關係瀕臨重要「轉折點」
雖然今年適逢中國與歐盟之間建立正式關係50周年,但在包括貿易、稀土等敏感議題分歧之下,使雙方2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在召開之前就充滿緊張氣氛;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直陳雙邊關係已到了重要「轉折點」,因此除了呼籲推動關係改善,也必須針對貿易進行「再平衡」。
面對歐洲領袖的喊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則是「呼籲歐盟做出正確戰略抉擇」,強調雙方應該增加互信與合作,有意透過隱晦措辭,對歐盟近期強硬態度與措施進行批判,使這場議程已然縮水的峰會,更增添了暗中較勁、刀光劍影的況味,也令外界對此次會議並不抱持著高度期待。
路透報導指出,近年在歐洲對中國電動車施加制裁性的關稅,中國則對歐盟白蘭地祭出反制手段之下,雙方關係每下愈況,且北京於今年4月開始對稀土原料實施出口管制,更進一步影響歐洲包括車輛、軍火工業與潔淨能源等產業的發展,此外,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本月8日指控中國在產能過剩之下,將商品傾銷至全球市場,同時也協助俄國維持其戰爭經濟,都使峰會在召開前就已呈現高度對立的氛圍。
因此,即便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之間於1975年建立正式外交關係50周年的重要節點,各方並未展現出正面積極態度,且在北京的要求之下,峰會議程也從原本規劃的2天縮短至1天。
報導指出,范德賴恩與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在與習近平會面時,表示彼此關係目前已發展至關鍵「轉折點」(inflection point),強調隨著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不平行的情形也逐漸推升,因此「重新平衡」雙邊關係已成為關鍵,呼籲各自增加對彼此關切重點的理解,並且尋求真正的解決之道。
外界認為,范德賴恩主要指涉的是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在2024年,歐盟對中國逆差飆升至創紀錄的3058億歐元(約10.55兆元新台幣)新高,凸顯貿易失衡的嚴重情形。對於歐洲領導人的呼籲,習近平則是回應「歐盟應做出正確的戰略抉擇」,以隱晦方式批判歐盟對中國的強硬態度與手段,雖然雙方在用詞上都避免劍拔弩張,且試圖表現出敦促關係正面發展的態度,但實際上的針鋒相對仍昭然若揭。在領導人層級的會面之後,接續的對話也將持續展開,然而各界咸認此次峰會除了達成聯手應對氣候變遷等軟性議題之外,恐難有其他具體的重要聲明產生。
報導指出,根據歐盟統計數據,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在2023年時,貿易額達到7930億歐元(約27.35兆元新台幣),但去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超過3000億歐元;其中,荷蘭、德國與義大利是進口中國商品最多的國家,且2024年歐盟27個會員國之中,僅有愛爾蘭以及盧森堡對中國取得貿易順差,凸顯出雙方貿易關係嚴重失衡。
此外,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關稅戰的影響下,中國也對全球各國一視同仁展開稀土原料的出口管制,因此在這次的峰會期間,包括中歐貿易關係、稀土以及俄烏戰爭,都仍會是談判桌上的主要課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