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商事不玩了,宣布退出離岸風電計劃!一場美麗的風電夢,為何跌落谷底?
全球離岸風電正面臨物價通膨、導致建置成本不斷飆升的挑戰。日本三菱商事近日宣布,決定退出位於秋田縣與千葉縣外海的3處大型離岸風場開發計畫,這項計畫總發電量高達1.7GW(百萬瓩),可供應超過100萬戶家庭用電,被視為日本能源轉型里程碑的指標性專案,原訂2028年完工併網,如今也因為成本壓力下提前喊卡。
「受到原物料、人力與利率齊漲的影響,風場建設費用已比預期高出2倍以上,根本無法制定可行的投資計畫。」 三菱商事社長中西勝在記者會上沈重表示,三菱官方表示,決定認賠退出,並向地方民眾致歉,中西勝坦言「辜負了大家的期待,深感抱歉」。
綜合日本新聞報導,三菱不只在決算中認列離岸風電業務損失522億日圓,也將被沒收200億日圓保證金,未來還會失去參與日本新標案的資格,同時,合作夥伴中部電力公司將蒙受170億日圓損失。
過去三菱以極具競爭力的低價得標計畫,如今卻黯然退場,這場跌落谷底的風電夢,究竟發生什麼事?
一場離岸風電風暴:當低價搶標撞上失控的建置成本
時間回到2021年,當時的日本離岸風電市場一片欣欣向榮。日本政府為實現能源轉型目標,首次針對秋田縣能代市沖、由利本莊沖,以及千葉縣銚子市沖等三處海域進行離岸風電公開招標。
由三菱領軍並聯合中部電力組成的企業聯盟,在激烈的投標競爭中脫穎而出,該聯盟以每千瓦時(kWh)僅11至16日圓、比競爭對手低2成以上的超低售電價格,一舉拿下全部3個離岸風電的標案,並計畫在2028年陸續啟用134座巨型風力發電機。
當時被外界視為一場漂亮的勝仗,同時象徵著日本離岸風電成本具備巨大下降潛力的開端。然而,一場席捲全球離岸風電的風暴,卻徹底顛覆三菱原本的財務模型。
從新冠疫情到俄烏戰爭,全球供應鏈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緊接著通貨膨脹帶動原物料與人事成本急劇攀升;與此同時,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膨而採取的激進升息政策,使日圓持續疲軟,每件事都是一把把利刃,狠狠刺向三菱高度依賴進口設備與國際融資的離岸風電計畫。
延伸閱讀:台灣唯一風機葉片商全面停產、裁員470人!天力風電熄燈幕後:金主為何縮手?怎麼轉型?
信心崩盤!指標龍頭三菱退出,日本離岸風電市場一夜入冬
「價格太低、難以回本」如今成為壓垮三菱計畫的致命傷,政府雖曾提出額外支援措施,仍無法扭轉局勢。
據日本媒體報導,三菱集團並非沒有掙扎,團隊曾用盡一切手段試圖挽救,包括更換風機製造商、重新審視施工方法、縮短工期等。但殘酷的現實是,成本的增長速度遠超出任何優化措施可以彌補的範圍。
「比起未來的售電收入,包含維護、營運費用在內的總支出將會更大。」中西勝記者會上表示。換句話說,此次離岸風電計畫已經淪為一個注定虧損的「負回報」事業。
事實上,日本離岸風電市場的困境只是全球產業逆風的縮影。據《彭博社》觀察指出,歐洲普遍面臨離岸風電成本失控,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反對開發,整個產業已經處於動盪之中。
延伸閱讀:沃旭能源900億融資到位!25家國內外銀行重押台灣,大彰化西南風場吸金魅力何在?
日本公共廣播電視台NHK報導也指出,日本經產大臣武藤容治坦言,三菱的退場行動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動搖其他投資人信心,拖慢日本離岸風電的發展進度,使「204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5五成」的政策目標面臨考驗。
日本政府目標2030年確保10GW(百萬瓩)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2040年更要提升至30到45GW。三菱商事退出的3個場址,總裝置容量就佔了1.7GW,是實現2030年目標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加上因「再生能源附加費」制度,日本民眾正承擔風電建設所帶來的經濟壓力,2025年全國家庭平均每月需為此負擔約1500元日圓(約330元新台幣),若未來仍有其他企業退出,整個制度將面臨更大壓力。
日本未來的改革方向或許正如中西勝也在宣布退出時所提出的呼籲:政府應建立一個「可預測性的制度」,協助業者更有效地管理無可避免的市場風險。
延伸閱讀:Nano Banana實測|AI生圖神器怎麼用?修圖、合成、多輪修改,一句提示就搞定?
資料來源:三菱官方、彭博社、路透社、NHK、日本時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延伸閱讀
全盈+PAY怎麼用?跟My FamiPay有什麼不同?兩者差異、使用教學一次看
icash Pay是什麼?跟OPEN錢包差在哪?兩者差異、功能、使用教學一次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