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驗證亂象】英國「違規網站」流量翻倍、澳洲 AI 漏洞百出,網路守門員為何失靈?
為保護未成年人遠離網路不當內容的影響,全球多國積極推動年齡驗證機制,例如英國《線上安全法》(Online Safety Bill)便明確要求網站驗證使用者年齡,以防止兒童接觸成人內容;與此同時,澳洲政府也正在考慮透過年齡估算軟體來落實年齡驗證,希望網路世界能對青少年更加友善安全。然而這些被寄予厚望的「網路守門員」,在實際運作中,卻頻頻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甚至導致負面後果。
英國意想不到的後果:合規者受罰,違規者卻得利
根據英國《線上安全法》的規範,成人網站必須透過人臉掃描或拍攝駕照等方式驗證使用者年齡,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網路環境,但執行結果卻出人意料。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檢視英國前 90 大成人網站的訪客數據後,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有 14 個尚未執行年齡檢查的網站流量出現「戲劇性增加」,其中一個網站的年流量甚至翻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遵守法規的網站流量受損,導致部分合規網站不僅公開批評這項法案,甚至還直接提供規避驗證的方式。
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的研究員 John Scott-Railton 指出,這是一個「意想不到後果的典型案例」,不僅無法達到保護兒童的目的,反而扭曲市場、讓違規者獲利。
澳洲困境:AI 人臉辨識技術的先天不足
近期由澳洲政府委託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自拍式年齡估算軟體」普遍被認為是準確、快速且尊重隱私的潛在解決方案,可以作為青少年進入成人網站前的驗證方式。然而,該報告同時也指出,這類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存在不準確性,例如對於 19 歲以上族群辨識的準確性很高,但對於年齡在 16 歲左右的使用者,則處於不確定性較高的「灰色地帶」。
更令人擔心的是,雖然這套系統在大部分使用者身上表現還不錯,但報告發現,在老年人、非高加索族群和女性身上,準確度會明顯下降,尤其是年齡剛好接近政策規定的臨界點時更容易出錯,顯示出 AI 演算法在不同群體之間仍存在偏見。
「網路守門員」為什麼會失靈?
從澳洲的案例可以見到,AI 演算法在處理不同人種、性別和特定年齡層的數據時,容易產生固有的準確性差異和偏見,這將導致部分群體可能被不公平地對待或誤判,影響驗證的公正性。
英國的經驗則指出,過於嚴格且不全面的法規設計,反而可能將流量和用戶驅向監管更鬆散、更不安全的平台,形成不健康的市場扭曲。
澳洲的驗證報告雖強調「尊重隱私」,但仍要求用戶提供人臉掃描或身份證明等敏感資訊,因此不可避免地引發隱私疑慮。此外,嚴格的驗證流程,往往會犧牲用戶的便利性,導致用戶體驗下降,進而增加尋找規避方法的驅動力。
網路年齡驗證的未來
要求網路年齡驗證的初衷雖然積極正面,但從英國流量逆轉和澳洲 AI 人臉辨識技術漏洞的案例來看,目前的實施方式在技術能力和政策執行層面,都存在顯著缺陷。
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充分考量技術的實際限制、用戶行為模式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並結合多重驗證機制、加強用戶教育、鼓勵家長監護等多元策略,而非單一、強制的技術驗證,才能實現更全面有效的網路安全防護。唯有如此,網路守門員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未成年者提供一個真正安全的網路環境。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TechCrunch》、《Reuters》、《The Washington Post》,圖片來源:AI 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