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製造、金融「非核心」業務變它的好生意?IBM 揭台灣電子業全球布局挑戰
IBM 原本低調經營的業務流程委外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最近變身自家新亮點,背後反映了台灣製造業供應鏈的趨勢和變化。
IBM 今(2 日)舉辦媒體交流會,台灣 IBM 諮詢總經理林翰指出,IBM 在全球提供業務流程委外服務,類別涵蓋供應鏈與採購、銷售與客戶服務、財務與人力資源、及特定行業流程如金融業洗錢防制與金融犯罪作業流程,這些業務原本只是低調經營,但隨著客戶詢問度增加,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4 大全球布局挑戰,台灣電子製造業如何接招?
在美國推動本土製造、關稅衝擊下,台灣 IBM 諮詢副總經理吳雪瑩分析,台灣電子製造業面臨的全球布局挑戰,首先是成本壓力。因為歐美等高薪資結構地區的營運環境,與過去台灣製造業布局的台灣、中國、東南亞截然不同,所有支出都遠高於過往,這使台灣企業長期依賴的成本優勢難以延續,必須透過自動化、委外或更高價值的產品定位來尋求平衡。
第二,隨著供應鏈移往歐美,台灣企業也面臨供應鏈協調困難。吳雪瑩指出,新市場供應鏈生態體系不夠成熟,帶來高昂的跨境運輸成本、冗長的交貨週期,以及伴隨地緣政治而來的不確定性。
第三,台灣電子製造業以往管理的成功模式無法套用與複製,加上跨時區溝通和語言文化差異拖長決策時間,也造成營運與管理瓶頸。
第四,新市場在地人才短缺,即便成功招募,歐美社會強調權益保障與工作生活平衡,員工流動率居高不下,甚至引發勞資糾紛與法律訴訟。吳雪瑩指出,這使得企業不得不依賴外派人員或跨國聘雇,但簽證、移民與薪資成本,也進一步加劇人事負擔。
「台灣製造業最厲害的就是成本控制,」吳雪瑩表示,這些企業開始思考如何把後勤,也就是非核心流程外包出去,讓這些流程從支援角色,轉變為企業戰略推手,迎來非核心業務的轉型。
金融機構跟著製造業一起走向全球
林翰補充,最多企業外包的流程就是財務,因為這類系統往往在科技方面的投資少、勞力密集,再來就是相對容易自動化。談及外包流程是否造成企業裁員,林翰表示目前未聽聞客戶有相關情形,並補充這反而讓企業內部人員有時間做更具價值的工作任務,將資源集中在核心事務。
林翰也指出,當台灣電子製造供應鏈開始變動,金融業也跟著遷徙,但是為了遵循當地法規,每個分行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未來也將面對穩定幣以及數位資產議題,龐大的衍生成本隨之而來。他在會中提及金融業者將反洗錢作業委外的案例,指出 IBM 將三菱日聯銀行的全球反洗錢流程集中化到印度,將相關成本節省 30% 到 40% 以上。
林翰表示,按照行業與委外服務類別不同,平均來說採用業務流程委外服務可增加企業 30%以上的生產力,節省作業成本約 35% 至 50%。
促使台灣供應鏈將非核心流程委外的趨勢,不只是美國推動本土製造,還包含為了尋求新的成長動能,開始併購歐洲工廠。林翰表示,目前詢問流程委外的企業集中在高科技製造業,多是鎖定歐美市場,同時也收到金融機構的詢問。
立即報名 9/17 【AI 智慧大工廠】新竹場,解鎖以數位孿生實現生產效益大爆發的關鍵策略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TechOrange》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