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醫院院長變銀髮模特 林經甫:第三人生靠健康鐵三角,拒當被放棄老人
林經甫從婦產科醫師到創辦協和婦女醫院,退休後沒有選擇靜養,而是穿上設計師的衣服、走上時裝伸展台,從大稻埕走進紐約、東京時裝周秀場。他說:「時尚不是為了年輕人而存在,它是態度,是自信的表現。而熟齡,剛好是一個有餘裕去活出生活態度的時候。」
成功老化鐵三角:腦力、體力、社會力
對林經甫來說,「成功老化」不只是醫學名詞,而是一種生活型態與人生哲學。他強調:腦力、體力與社會力,是支撐熟齡生活品質的三個核心支柱。
- 體力是根本,你不能倒下來,倒了什麼都沒用。他直言許多熟齡者談五感(視、聽、嗅、味、觸)生活、談品味、談享受,但若沒有基本體力,一切都是空談。體力好,不只是避免失能,更是擁有自由行動與自我選擇權的起點。
- 腦力,他認為熟齡後最怕的不是衰老,而是「沒有好奇心」。「很多長輩沒有好奇心,就等於沒有希望。」他鼓勵熟齡者持續學習、保持動機,哪怕只是學一點小東西,也能讓大腦開始活躍。「你可以對社區、對新事物、對人產生好奇心,這些都是腦力活化的開始。」
- 社會力,就是你跟這個世界的連結,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身邊有人已出現輕微失智,只要仍能參與社交、維持互動,就能讓精神維持穩定,減緩退化。
林經甫把三力比喻成堅實的鐵三角,三角形的每一邊都不能斷,維持住這個結構,你這個人,就穩了。
不能夠倒下來 才能享受五感
對「五感」的重視,是林經甫生活的核心。無論是童年被父親帶到咖啡廳聽貝多芬樂曲、還是他在芝加哥醫學院受訓時與教授一同田野調查餐廳味道、選擇食材部位,他都把吃飯、嗅覺、視覺當作一種「生活的修行」。
「不要只是吃飯,要去賞味。你要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吃的是文化,還是吃的是價值?」
熟齡時尚:從衣著中走出自信,也走上伸展台
林經甫走進時尚圈,是從一場偶然的實踐大學服裝秀開始。「我本來只是好奇學生從皮影戲發想的服裝,結果教授問我要不要穿穿看?我就真的穿上了。」沒想到這張照片被國外攝影師看見,甚至被邀請到紐約參與時裝周。
他笑說:「我已經80歲,還是每週健身兩次,穿搭上會比一般人稍微打理一點。我穿得好,是為了讓自己更有自信。」
他的小秘訣:
- 鏡子自我審美:「出門前照鏡子問自己:這樣的我,自信嗎?」
- 配色法則:大地色系 vs 海洋色系,分開搭,最安全。
- 拒絕廉價快時尚:「便宜衣服洗兩次就變形,真正的經典不會過時。」
體檢不是為了治病,是為了預防人生失能
林經甫曾接受脊椎手術、心律不整燒灼術,是為了「不要躺在床上被照顧」。「我不希望自己變成失能的老人,所以我願意為自己的身體做預防性的投資。」
他也在80歲時,成功擺脫10年安眠藥依賴,靠著理解褪黑激素與日夜節律,恢復自然入眠。他說:「白天如果什麼都不做,晚上就不會累。這是對自己生活節奏的覺察與調整。」
熟齡不是犧牲,是學會「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你的人生是為了別人,還是為了自己?」林經甫語氣一轉,「很多人一輩子辛苦賺錢,結果最後都留給孩子,但孩子不一定感激你,還會覺得這是應該的。」
他主張,錢應該分成三份:
「一份存起來,讓自己老了不求人;一份花在自己身上,活得有品質;一份留給孩子,讓他去做想做的事。」在他眼中,第三人生的金錢使用,是價值的延續,而不是跑醫院,犧牲的延長。
「你年輕的時候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享受的,就該去享受。不是把這些該享受的錢,全部都留給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感激你,有些人甚至死後才想把錢留給孩子,我說,不如你現在就幫助他創業、幫他過得更好。」
他也觀察到同世代朋友的共同困境:「我看過太多人,退休後不敢花錢、也不知道怎麼花錢,最後生活只剩下醫院、病痛,人生沒了五感,也失去了熱度。」
因此他鼓勵熟齡者不只花錢買健康、買美感,更要花錢創造價值與連結感:「你幫朋友、幫社群,那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也是讓你自己繼續被需要的方式。」
不要做一個被放棄的老人
林經甫這句話,不只是說給長輩聽,也是說給每個覺得「我不重要了」的人聽。他看過太多人隨著年紀放棄打扮,說「有什麼穿什麼」、「我老了,與時尚無關」。但他提醒我們,你可能不只有一雙鞋,不只一件衣服,你可以從中做選擇,而這正是找回自信的開始。
他說:「你今天選哪一雙鞋、哪一件衣服,站到鏡子前面看看,你會漸漸發現自己『穿得不錯』;甚至有人會說你今天很好看,那種被看見的感覺,會一點一滴長出來。」
從選衣、配色到站上伸展台,他用行動證明:年老不是被遺忘,而是重新定義自己。
林經甫說:「不要讓自己活在悲慘世界裡,不要把自己變成那個被家人、被社會、甚至被自己放棄的人。」就像他說的,八十歲的他,還能穿搭、開刀、健身、享受美食、出書,甚至站上伸展台,只因為他不願停止嘗試。
你有權利,在任何年紀活得精彩。
文/楊依嘉、攝/黃子軒、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