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你我都會老〜大數據解密超高齡社會的年齡歧視!專家提醒 1 作法,改變對老的態度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05日09:04 • 發布於 11月05日11:03 • 黃慧玫

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將達 450 萬人。然而,高齡歧視問題卻層出不窮!「老化」不再只是醫療或照護的問題,而是一場語言與觀念的再定義。透過輿情數據的語意分析,希望協助社會看見隱藏在情緒背後的結構性訊號,為高齡友善社會的政策與行動提供更精準的理解依據。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大數據分析平台《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共同發布《網路高齡負面用語調查報告》,此次運用 AI 語意分析與網路情緒判定技術,觀察過去一年新聞與社群中的高齡相關詞彙。

這次分析以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7 月為觀測期間,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的 AI 語意分析與情緒判定技術,蒐集自新聞網站、社群平台、討論區與部落格等近 25 萬個頻道的高齡相關語料。

結果顯示,「高齡駕駛」與「詐騙」是最常出現的負面語句!原本屬中性事件用詞,卻在輿論中被貼上偏見標籤,使高齡者被簡化為問題的代名詞,也讓潛藏的年齡偏見在不知不覺中被強化。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共事務組組長劉容谷表示,在新聞內容的前十大負面用語中,與詐騙相關的詞彙(如詐騙、被騙、遭詐)占半數,其次為交通議題(如高齡駕駛、暴衝、無照),以及涉及世代衝突的語句(如咆哮、讓座)。

在社群內容的前十大負面用語中,另有半數詞彙反映世代對立與汙名化現象,例如,「讓座」、「老人味」、「倚老賣老」等,顯示社群討論更具情緒與貼標傾向。

若整合前 30 大負面詞彙觀察,還可見到「淒涼」、「生不如死」、「長照悲歌」、「下流老人」、「老人臭」等具標籤性與情緒色彩的用語,加深對高齡者的偏見。

劉容谷說明,進一步分析,新聞傾向從制度與政策角度切入,將高齡者視為「需被管理的群體」或「公共風險來源」。在報導中,高齡者一方面被描繪為「容易受騙的弱勢者」,另一方面則被視為「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而在社群內容中,傾向強調當事人與情緒反應,語言更具汙名化與標籤化傾向,常見「老人味」、「倚老賣老」、「咆哮」等語句,形塑對高齡者外貌與行為的負面印象,也加深了世代間的誤解與對立。

劉容谷提到,整體而言,不論在新聞或社群中,高齡者都缺乏主體性與正向價值的呈現,反映出社會在談論高齡議題時,仍習慣以問題視角切入。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指出,近年「高齡駕駛」、「詐騙」事件頻繁登上新聞並引發社群熱議,但語言偏見並非來自事件本身,而是它們被命名與書寫的方式。

例如,當受害者是年輕人,標題多寫「詐團新手法」、「網路陷阱」;但若是長者,就成了「老翁又被騙」。事件原本是中性的,卻因語言使用而被貼上標籤,使「老」成為問題的代名詞。這樣不僅傷人,甚至加深世代間的對立。

聯合國推動「2021〜2030 健康老化十年」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改變社會對年齡與老化的看法與行為,呼籲各國消除年齡歧視;在「2025 台灣超高齡元年 NPO 高峰會」上,超過 60 個非營利組織共同倡議「反老歧視,立法保障」。

但在社群與媒體中,「倚老賣老」、「下流老人」等用詞仍屢見不鮮。李若綺強調:「當事件發生時,焦點應放在事件本身與利害關係人,而非年齡。理解不等於認同,而是願意多看一層原因、少下一個定論。」

近年社會已逐漸重視兒少、女性與身心障礙者的用語友善,但在「高齡」議題上,語言敏感度仍顯不足。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是時候讓高齡也被納入語言友善化的潮流,改變不只是把負面用語換成好聽的字,而是說話的角度與思維。

例如,「高齡駕駛」被用來暗示危險,但若改成「高齡交通安全」或「友善駕駛支持」,焦點就能從責怪轉向制度與安全設計;我們習慣說高齡「問題」,若改成高齡「議題」。

她進一步說明,當語氣從抱怨變成討論,前者讓人覺得麻煩,後者則表示這是值得理解與共同面對的事,這些語言的轉換看似微小,卻能改變整個社會對老化的態度。

改變從日常開始,談論長輩時少用貶抑詞,多一分尊重與同理;當網路出現嘲諷或刻板語言,也能以留言或分享不同觀點帶來理解。唯有讓焦點回歸事件與制度脈絡,社會對「變老」的想像,才能更成熟、更有溫度。

李若綺強調:「翻轉語言,不只是改掉幾個詞,而是讓社會學會用更平等的方式談論高齡。當我們改變語言,也在改變對老的態度。」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孩子安全上網!專家教家長 3 個實用技巧 辨識網路危險訊號

為何現代年輕人活得更辛苦、更憂鬱?心理師鄧惠文剖析 3 大原因成壓垮最後一根稻草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