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經濟全線急踩煞車 關稅戰後勁撼動 5%GDP目標
中國7月經濟全線放緩,製造業、投資與零售銷售表現皆不如預期,顯示北京打壓削價競爭影響新投資,和美國總統川普關稅的後勁衝擊,正在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蒙上陰影,讓中國決策者面臨更大壓力,必須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來提振國內需求,否則可能難以達到2025年GDP增長5%的目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數據,7月工業生產同比年增5.7%,低於路透社預期的5.9%,也明顯低於6月的6.8%,更是2024年11月以來最慢增速。作為消費指標的零售銷售額在7月同比僅增長3.7%,同樣低於市場預期的4.6%,是今年最低,且比6月的4.8%下滑。年初到7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至1.6%,低於預期的2.7%;房地產業的萎縮進一步加深,新建住宅價格已停滯超過兩年,7月同比下跌2.8%。城鎮失業率則高於預期,升至5.2%。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2025年7月份的工業生產增長值。(取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與美國在5月中旬達成的臨時貿易休戰協議,本周再延長90天,以避免過高關稅對兩大經濟體產生衝擊。然而,由於中國國內需求疲軟與削價競爭,中國製造商的利潤仍持續受到衝擊。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中國經濟相當依賴政府支撐,問題在於這些刺激措施大多在2025年初就已『提前發力』,而到現在,其效果已經有所消退。」
這些政策支撐,加上工廠利用美中貿易休戰的機會提前出貨,幫助中國避免了外界預期的急劇放緩。不過,分析師表示,國內需求疲弱及全球風險,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拖累經濟成長。
中國經濟下滑2大因素:關稅衝擊已現+政府打壓削價行業投資
彭博報導,瑞士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駐新加坡資深宏觀策略師李霍民(Homin Lee)表示,「7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顯示,與關稅相關的經濟下滑已經開始,」並補充,「需求與供給指標顯示的動能喪失,意味著有必要在年中對財政政策進行調整。」
除了關稅戰以外,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中國經濟學家榮靜(Jacqueline Rong)表示,為了抑制產出過剩、削價競爭,地方政府嚴格限制存在競爭激烈疑慮行業的新投資,也壓抑了製造業的支出。她說,「如果8月的經濟數據依舊弱於預期,決策者可能會在9月底或10月初被迫推出額外支持措施,以提振第四季的經濟增長。」
專家示警中國缺乏額外刺激支撐 2025年GDP恐難達5%目標
北京當局此前已加大政策力度,並承諾提振國內消費,推出「以舊換新」計畫,並努力抑制過度價格競爭,力求將經濟增長推向政府2025年「5%」的目標。官員擔心,中國製造商的產能過剩,以及為清庫存而進行的降價,正讓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抱有「還會更便宜」的預期,而消費者目前幾乎沒有打算放鬆荷包的跡象。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Zichun Huang,音譯)表示,「最新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並未承諾推出任何額外財政支持,這意味著財政順風效應正在消退。」
根據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的新貸款額在7月出現20年來首次萎縮,凸顯出市場借貸與消費意願低迷。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經濟學家榮靜表示,7月製造業、房地產與基礎設施投資同步下滑,「極為罕見」。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表示,「過去幾個月房價下行加速,意味著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並補充,「如果消費者最大的資產每個月都在貶值,要他們更有信心消費是很難的。」路透社最新調查預測,中國2025年GDP增速預計將放緩至4.6%,低於官方目標,也低於去年的5.0%,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至4.2%。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