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巧克力風味密碼:微生物與溫度決定精品口感
巧克力的獨特風味,原來深藏於可可豆的自然發酵過程。最新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指出,可可豆在發酵時的酸鹼值(pH)、溫度與微生物群落組成,會直接影響高級巧克力的風味特徵。這項研究由英國諾丁漢大學與多國團隊合作,首次透過基因定序全面解析哥倫比亞三處可可農場的發酵樣本,揭示風味形成背後的微生物互作與代謝路徑。
不同於葡萄酒、起司或麵包等發酵食品會引入特定菌種精準控制風味,可可豆的發酵至今仍依靠自然界自發菌群完成,因此各地區農場生產的豆子往往風味差異顯著,品質也存在不穩定性。研究團隊發現,安提奧基亞(Antioquia)地區一座農場的豆子在發酵過程中,受到獨特微生物社群主導,最後產生更細緻、被專業品評員認定為優質的巧克力風味。
特定細菌與真菌組成的「人工優質菌群」
藉由 DNA 定序與代謝途徑分析,科學家重建了這一「優質菌群」的互作關係,並在實驗室內合成出一個由特定細菌與真菌組成的「人工發酵菌群」。實驗證實,這些合成菌群能在受控環境下重現同樣的高級巧克力風味,巧克力中的化學成分與感官測評結果均與天然優質樣本高度一致。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成果不僅拓展了對巧克力風味生成機制的理解,也為未來打造「標準化可可發酵起始菌」奠定基礎。若能突破地域依賴,將有機會建立如啤酒、起司般的現代化巧克力產業,使獨特的精品風味能在世界各地穩定複製。
團隊強調,這項研究開啟了可可發酵「馴化」的新時代,將隨機且不可控的自然發酵,轉化為可設計、可預測的產業流程,為高品質巧克力的全球化生產帶來全新契機。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Sci.News.(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Microbiology(CC BY 4.0)
參考論文:
1、A defined microbial community reproduces attributes of fine flavour chocolate fermentationNature Microbiology
延伸閱讀:
1、多吃黑巧克力降糖尿病風險,牛奶巧克力反讓你變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