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預警瘋狗浪 氣象署推出「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
台灣四面環海,但民眾在親海、近海的同時,也經常面臨「瘋狗浪」的威脅。為此,中央氣象署今天(20日)發表運用AI技術研發的「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預計年底完成環島布建,提升海岸遊憩安全。
氣象署20日攜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新北市消防局及觀光署的東北角與北海岸風景區管理處,共同發表「AI守浪•預見風險」的瘋狗浪早期預警系統,希望透過這個「海岸神算」,讓瘋狗浪不再瘋!
根據統計,自2000年迄今,台灣已發生400多起瘋狗浪事件,導致750人被捲入海裡,甚至因此喪生。問題是瘋狗浪浪如其名,不僅會直接翻越防波堤,就算走在岸邊也可能被捲走;加上它的成因複雜,包括海氣象及地形都可能影響它在何時、何地會瘋起來,其中又以基隆的貢寮、碧砂以及北海岸、東北角、宜蘭、花蓮、澎湖等地,都是瘋狗浪的熱區。
為此,氣象署自2017年起與成大團隊合作,運用日新月異的AI技術以及氣象署的第6代高速電腦,逐步找出可能導致瘋狗浪的特定模式,終於開發出「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並於今年6月開始試辦,採用黃、橙燈號,提前預警未來12-24小時的海邊到底危不危險。氣象署海象氣候組長潘琦說:『(原音)氣象署利用新興的AI技術,建立了一套環台近岸異常波浪的光學觀測系統,在本島15個濱海縣市都至少有建立一座異常波浪的影像監測站,持續不間斷地收集影像的資訊,建置案例的資料庫,提供AI模型做訓練,完成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能夠提供未來24小時早期預警瘋狗浪發生的風險機率,到年底預計可以完成16套濱海的縣市都各有一套預警系統。』
氣象署也呼籲民眾在前往海邊活動前,事先透過氣象署官網、樂活氣象app或海象環境資訊平台,查詢是否有瘋狗浪的風險;氣象署建立的光學監測站影像也會放在youtube提供大家查詢;同時透過合作的新北消防局以及東北角和北海岸風管處的官網或Line推播示警。
至於未來,氣象署也希望這些「住在海邊」的攝影機,能邊拍邊判斷是否有瘋狗浪的前兆,並提前發出警報;同時氣象署也期盼與更多單位合作,讓民眾在親海、近海的同時,也能安全地玩海。(編輯:宋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