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展聚焦人形機器人 台廠端大菜秀肌肉
「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20號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熱鬧開幕,超過千家廠商,攤位數高達4,500個,紛紛端出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彷彿走進未來世界。全球五大科技巨頭蘋果、輝達、Google、特斯拉、亞馬遜,齊聚台灣尋找合作對象,要在AI機器人領域搶得量產先機。
在南港展覽館舉行的,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吸引了超過千家廠商參展,共有4500個攤位,規模創下新高。今年展會中,AI結合人形機器人的展示特別引人注目,只要有人形機器人的地方,就會吸引許多民眾好奇圍觀。一家與輝達合作的廠商,展出的人形機器人和新一代輪型雙臂機器人,只需輸入語言指令就能完成多樣動作,讓現場民眾感到十分好奇。
另一台配備可愛表情的雙臂機器人,則搭載了超眼力系統,能夠遠距辨識小物件與細節特徵。現場展示中,這台機器人成功夾起主持人指定度數的隱形眼鏡,展現其精準度,這項技術可進一步應用於瑕疵檢測、環境監控等場景。所羅門視覺事業處資深協理鍾毓修表示,他們使用了輝達最新的AGX Thor,在邊緣計算方面比過往舊機種達到4倍的算力。鍾毓修解釋,這些強大算力是因為他們透過VLA(Vision視覺加上Language Model再加上Action)的AI模型,去完成機器人像人類一樣的動作。
另一家廠商一口氣展出4款人形機器人,能夠仿效人類的靈巧手部動作,執行料箱搬運、零件挑撿等任務,展示在未來工業、商業及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和椿科技副董事長張以昇表示,他們的目的是想要解決,各個垂直產業缺工的問題,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很彈性地融入生活工作中,環境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變或變動。業者坦言,目前市場仍存在高成本、低良率的挑戰,整體產品價格偏高,但當技術逐漸成熟,能進一步改變工作流程和模式,為企業帶來增值效益。
展場中還有台灣自製的MIT人形機器人,運用NVIDIA的AI驅動,採用輪式移動與22軸以上的關節自由度,動作相當靈巧。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表示,目前透過AI的方式,可以節省90%的訓練時間,因為從資料收集的部分來講,只要人類示範了大概10次的動作,透過NVIDIA的資料擴增後可以產生數萬筆資料,再用這些資料去調整人形機器人的動作。
今年被譽為人形機器人元年,AI結合機器人成為未來主流趨勢。根據TrendForce預估,2027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將突破2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54%,更有分析師大膽推測,若以家戶都有汽車需求,全世界每年賣超過8000萬輛來算,以這數量推算人形機器人的話,數字相當可觀。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王忠慶表示,未來如果人形機器人真的能走入家家戶戶,每年的需求量就會有至少超過8000萬輛以上,再加上製造業所需要的,達到1億台以上機器人需求的可能性非常大。王忠慶進一步指出,以特斯拉之前標榜的2萬美金售價來看,未來的市場規模至少超過2兆美金以上。
專家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分成中國和美國兩大陣營,而美國零組件多數委外採購,這就是台灣廠商能卡位的商機。 像靈巧的手是最關鍵部位,所使用的諧波減速器,上銀、鈞興與盟英已打入供應鏈;在關節處所需要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或馬達等,則有上銀、全球傳動切入;而安全感測領域,包含視覺感測、雷達與電子皮膚等,則有所羅門、原見精機、利永環球在不同領域各有專攻。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曾興奮提到,人形機器人市場會是電動車的10倍大,電影裡出現的那些機器人場景,距離實現已經不遠。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