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loud 為穩定幣打造「通用帳本」GCUL,瞄準金融支付市場
Google 正準備推出專為金融領域打造的區塊鏈網絡,名為「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GCUL)」,目前已進入私人測試階段。這項專案最初在 3 月揭露,本週,Google Cloud Web3 策略主管 Rich Widmann 在社群平台 LinkedIn 上揭露更多細節。
GCUL 是什麼?
Widmann 指出,GCUL 旨在打造新穎的 Layer 1(第一層),具有高效、可信中立性,並讓金融機構能在其上運行以 Python 撰寫的智慧合約。Google Cloud 官方也表示,GCUL 的設計特別注重合規性,並將以私有、許可制系統的方式運行。
Layer 1 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礎層,決定網絡功能性和運行規則,是涵蓋交易驗證、共識機制的主體協議架構。
根據 Widmann 的說法,GCUL 的定位不是取代現有金融體系,而是提供一個任何銀行與支付業者都能使用的中立基礎設施。他直言:「Tether 不會使用 Circle 的鏈,Adyen 也不可能用 Stripe 的鏈,但任何金融機構都能在 GCUL 上建構服務。」
為何 Google 要打造 GCUL?
Google Cloud 之所以推動 GCUL,是基於對現有金融基礎架構的觀察。Google 在官方文章中指出,當前支付系統零碎、複雜、昂貴且速度緩慢──跨境交易依賴代理銀行,導致資金閒置、成本上升、速度延遲;同時,銀行維護過時支付系統的成本逐年增加,從 2022 年約為 370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年將升至 570 億美元。
而穩定幣的崛起證明市場對更快、更便宜支付方式的需求。Google Cloud 引用 Visa、Artemis、rwa.xyz 資料指出,2024 年,穩定幣自然交易量達 5 兆美元,總交易量更高達 30 兆美元,占美元貨幣總供應量(M2)的 1% 以上。然而,穩定幣本身也面臨法規不確定、資本效益不足、以及穩定幣種類繁多需要橋接和轉換等挑戰。從 Google 的角度來看,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重新發明貨幣,而是翻新金融基礎架構,確保法規明確性與資本效率。
然而,《The Block》報導,雖然 Widmann 將 GCUL 描述為 Layer 1 網路,但由於 Google Cloud 即將推出的區塊鏈具備許可制且私有的特性,引發了區塊鏈社群的懷疑。有些人認為,它不應被誤稱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
根據 Widmann,Google Cloud 已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合作,在其平台上試行解決方案,應用於批發支付與資產代幣化。
*本文初稿由 AI 生成,經《TechOrange》編撰,資料來源:《The Block》、《The Crypto Basic》、Rich Widmann、Google Cloud,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