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廠大火 台泥道歉了!財損110億元不排除究責
台泥今(13)日發布重大訊息,針對旗下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小港電芯廠7月14日的火災事故,說明內部調查與財務影響。台泥初步判斷起火原因最可能為人為操作或機械異常,導致「瑕疵半成品」熱失控,然而火勢因斥資30億元建置的化成系統暨其消防機制失效而擴大災損。台泥初估,扣除預估可獲得之保險理賠後,依持股比例計算,本次事件對台泥公司獲利之影響初步預估約為新臺幣110億元,具體損失金額尚待確定,但此為非額外現金支出之損失。被媒體問及對台泥的影響會呈現在哪一季財報?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具體影響數據,可能要到第三季財報才會比較明確,但目前仍看不出來對第三季的實際影響是多少。
三元火災高溫,造成廠內化成系統三套電腦主機均已燒毀。火災發生後,台泥跨事業體投入超過3500小時,不間斷地比對公司內部監視器(CCTV)影像、同仁訪談,及電芯團隊對製程的深入理解,初步判斷有兩種可能起火原因,都將導致有瑕疵的電芯半成品進入化成區的靜置倉內,並發生熱失控起火,分別是於生產流程中自動外觀檢查製程,因故轉成人工目視檢查時,人員可能未遵循完整的標準作業流程(SOP),造成檢查過程中發生碰撞或瑕疵未被檢出;或於自動化流程中,機械設備因故發生異常,造成移轉電芯半成品位置過程中,發生碰撞而造成瑕疵未被檢出。由於火場核心區的設備仍待開挖,台泥強調將會持續配合火調單位調查,以釐清確切原因。
台泥指出,鋰電芯製造在全球皆存在「熱失控」風險。三元能源科技自建廠以來,就以超越台灣消防法規的規格,除了法定消防設施,還建置了自設消防以及化成區獨立消防系統,全廠並已通過主管機關消防竣工驗收。三元能源科技設有三道消防及監測系統,其中包含導入日本「片岡製作所」的整合式化成系統,此系統提供整合式火災預防解決方案,採購金額高達新台幣30億元。然而,從現場影像紀錄及員工訪談發現,火災當下廠區溫度異常時,系統所設計的五道關鍵作動程序均未啟動。片岡工程師於火災發生前7月9日及7月10日甫到廠進行系統維護。為保障公司與股東的權益,針對與事件相關的供應商,台泥已啟動調查,如發現確有可歸責之處,將會採取相關究責行動。
台泥公司間接持有三元能源科技78.1%股權。初步評估,廠房、設備及存貨報廢之帳面價值及目前已知拆除及修復費用共計約新台幣164億元,相關資產已投保財產險,總保額為新臺幣219億元,單次事件最高理賠金額為新臺幣30億元。扣除預估可獲得之保險理賠後,依持股比例計算,本次事件對台泥公司獲利之影響初步預估約為新臺幣110億元,具體損失金額尚待確定,但此為非額外現金支出之損失。此事件將列為2025年上半年財報之重大期後事項。
針對高雄三元電池廠發生的火災意外,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今日代表經營團隊向股東及社會大眾表達最誠摯的歉意。他表示,這場火,燒的不僅是一座電池工廠,它更是對台泥,乃至於對台灣新興電芯產業的一場嚴肅叩問。張安平強調,台泥的答案是:為了客戶、為了年輕的團隊與同仁們,我們會面對挑戰。台泥營運總部高階主管也自請減薪20%。同時,為確保客戶供應不中斷,台泥已迅速啟動多元應變計畫,包括加速海外OEM合作、調配南科廠產能,並重啟海外設廠評估。張安平承諾,台泥與 Molicel 將以嚴謹務實的態度,將此次沉痛的教訓,轉化為更完善、更安全的標準。
張安平表示,「在人類從傳統能源轉向潔淨能源的旅程中,電芯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這條道路充滿了艱辛。過去兩年,我們看到歐美原本雄心勃勃的電芯產業,許多因低價競爭而打退堂鼓;也有很多電芯廠建廠計畫不是失敗、延宕,就是被迫取消。電芯產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意志之戰」。火災發生當下人在美國出差的張安平,於24小時內急奔回台,至今一個月已四度南下高雄指揮內部調查。他沉重地表示:「如果台泥,作為一個已投入大量資源、並將電芯產業視為未來發展核心之一的企業,因為一次挫敗就選擇退縮,那麼,我們將會對台灣新興電芯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若選擇放棄,不只是辜負我們客戶的期待,更可能成為台灣新興科技發展的絆腳石,甚至影響全球前瞻科技的進程。」
張安平坦承,正當三元廠訂單滿載、準備大步向前時,意外發生了。他也坦承儘管Molicel的研發技術已獲國際認可,但在工廠管理上仍有很大優化空間。針對子公司火災事件對台泥造成的重大財務衝擊,台泥營運總部身為督導單位,深感責任重大,責無旁貸。台泥營運總部團隊由企業團總執行長張安平及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帶頭自請減薪,包括營運總部副總經理、財務長、亞洲水泥環保事業總經理、亞洲充儲事業總經理、資產管理事業總經理等高階主管,將從8月份起至年底,每月減薪20%。針對火災事件直接相關人員,集團將依職務權責,對電芯事業總經理、廠長及火災發生工段的各級主管進行責任追究,處置方式包括懲處、減薪或職務撤換等,確保未來能制定並執行更高標準的制度與措施,以全面提升營運安全之保障。
張安平明確指出,未來將尋求與全世界頂尖團隊合作,淬鍊出更優化的電芯事業經營模式,以保障所有員工和股東的權益。台泥也在火災滿月報告中首度證實了包括加速展開海外OEM及重新評估海外設廠的方案,計劃由東南亞地區合作夥伴,接手生產Molicel第一代高階三元鋰電池產品。預計今年 10 月初就可以生產第一批 Molicel 第一代產品,但三元能源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強調,「核心研發技術仍掌握在我們手上,高雄廠專注第二、三、四代產品,將保留在三元生產,以確保關鍵技術留在台灣。」同時,Molicel南科廠自8月初起也已開始備援三元廠區部分產能。此外,由於許多重要客戶在火災後表達希望協助Molicel赴海外設廠,台泥正重新審視並擴大原本就在評估中的海外設廠計畫,以確保國際電芯供應的長期穩定。被問到海外設廠的具體進程,張安平強調,現在主要先達到原本的客戶要求,下一代產品其實已經設計差不多,但後續電芯事業怎麼發展還需要更多評估,需要一點時間,也還要經過董事會通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