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黨獨大到「雙少數」 「自民黨主導」格局被打破 日本政局進入戰國時代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於20日晚間揭曉,結果顯示由首相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與其執政夥伴公明黨在此次改選中表現不佳,雙雙失去參議院過半席次,陷入「雙重少數」困境。自民、公明兩黨合計僅獲得122席,較過去少了19席,標誌著自1955年自民黨建黨以來首次在參眾兩院同時失去多數優勢。
與此同時,國民民主黨、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會與參政黨等四大在野政黨席次顯著成長,並不約而同明確表態「拒與自民黨合作」,斷然否定媒體與政界所傳「大聯合政府」的可能性,讓日本政局進一步陷入不確定的「戰國時代」。
執政聯盟崩盤,石破苦撐續任引黨內不滿
根據日本《共同社》統計,自民黨在本次選舉僅取得39席,公明黨也僅拿下8席,加總後未能跨越參議院過半門檻(125席)。雖保住執政權,但已無法單獨主導法案,進一步削弱石破政權的推動力與穩定性。
石破茂昨晚坦承敗選,卻強調將留任首相以因應美國貿易談判與國際局勢動盪。他表示:「我們仍有未完成的責任。」不過,黨內多名中堅與元老級議員私下質疑其領導能力,要求其對選舉結果負責的聲音已悄然升高。
在野聲勢崛起,立憲、國民、維新、參政全面拒絕結盟
這場選舉亦標誌在野陣營的重大重組與實力提升。其中,國民民主黨從4席暴增至17席,參政黨也從1席躍升為14席,兩黨席次各增13席,成為本次選戰最大贏家。立憲民主黨維持改選前22席,日本維新會亦穩步增長,實力與能見度大幅提升。
然而,四黨雖同為在野,卻異口同聲拒絕與執政聯盟合流,首先,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表示,民意已明確對石破政權「投下不信任票」,與其在消費稅、政治金錢等議題歧見甚深,強調「大聯合絕對不可能」。再來,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則批評石破政權背信,未履行提高所得稅門檻及廢汽油稅等承諾,明言「不與不守信的政府合作」。其次,日本維新會黨魁吉村洋文指出,不考慮與自民組成聯合政府,並認為與共產黨等立場對立政黨共治「不切實際」。
另外,這次表現突出的參政黨黨魁神谷宗幣則表示,希望參與「小黨聯合」模式,但現階段不會與自公聯盟合作。他強調:「立刻出借席次就是違背選民的託付。」
四大走向待觀察,「戰國模式」重塑政治秩序
此次選舉結果已打破日本長期「自民黨主導」的穩定格局。面對執政聯盟面對參眾兩院「雙少數」窘境,政壇人士與學者普遍認為接下來日本政治可能出現四大走向:
1、在野聯合組閣、政權輪替:雖然在野政黨間政策歧見明顯,特別是在外交、能源、憲法修正等核心議題上差異甚大,但若立憲、國民、維新等中間偏左與偏右勢力能突破黨派框架,不排除形成聯合政府,促成自民下台。
2、自公聯盟少數執政,石破「跛腳政權」:在無法找到新盟友、在野亦無法聯合執政的情況下,自公聯盟將繼續少數執政,石破茂勢必面對黨內權鬥與政策推行困難,淪為實質跛腳首相。
3、石破辭職換人,政局短期震盪:若石破在黨內壓力下請辭,自民黨恐陷入短期混亂。但若能迅速產生新首相,則有望延續政權。然而新首相未必具備穩定眾院支持,政治不確定性仍高。
4、自公聯盟拉攏第三方黨組閣:歷史上亦有類似「三黨聯合政府」經驗,若自公願放棄首相寶座,拉攏如國民民主、日本保守黨等中間偏右政黨合作,將可能組成技術性多黨聯盟。但學者普遍認為此舉維繫困難,恐重演1990年代短命內閣悲劇。
年輕選票左右局勢,「後自民時代」已然展開?
選前根據NHK出口民調,30歲以下選民在比例代表選票中,支持參政黨與國民民主黨的比例超過傳統大黨。可見在全球民粹與世代矛盾升溫的趨勢下,日本年輕選民已不再鐵票支持自民黨,渴望改變、訴求實際改革成為新風向。
新興政黨如「參政黨」首度進入國會,令和新選組與社民黨也小幅成長,象徵選民思維更多元,政治板塊持續裂解。
自民黨從戰後長期一黨獨大到今日「雙重少數」的劇變,是民意對長期政權疲態的回應。石破政權能否堅持下去,在野黨能否化異為同組成有效政府,都將在未來數週內陸續明朗。
日本政治正走向未有明文劇本的「戰國時代」。這既是危機,也是契機。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