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自己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游舒帆:至少得做到這幾件事
在產品管理中有所謂的最小可行產品的概念,最小可行產品的意思就是可以拿來驗證用戶需求的產品規格。如果你想要驗證大家是否願意為外送服務付服務費,你不用發展一個外送服務出來才知道,只要問問看身邊的人,有沒有人有中午或晚上代送便當的需求,而你可酌收 50 元的費用。
你做的這件事就是外送服務的最小可行產品,它能幫助你去驗證,是否有人願意「為外送服務付費」這件事。
而為了驗證你是否為「獨當一面的工作者」這件事,你要先讓自己做到以下幾件事:
.能有效地跟進專案中每個工作項,確保專案如期如質。
.主持專案會議時必須具有較強的主導性,讓專案會議按著原訂計畫進行。
.提高自己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包含事前溝通,或透過數據、表格、圖像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專案進行中針對每個工作項做確認與追蹤,在每一場會議前做足準備,並引導會議進行,反覆琢磨自己的表達內容與形式,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把這幾件事做好,就是「獨當一面的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你得試著做,一開始可能沒辦法做得很好,但你可以請用戶們給你一些回饋,問問哪邊還可以加強的,然後做出調整,下次用另一種形式再做一次。這一段請特別留意,我說的意思就是要真的從當初給你回饋與建議的人身上獲得再次回饋。你可能會覺得很怪,怎麼會去找同事或部屬給自己回饋呢?但我建議大家,如果真的想要進步,想要扮演好你的角色,直接從這些人身上獲得回饋通常是最有效的。
別將一次的不如意看作失敗
這個概念的本質與假設驗證雷同,先有假設,然後做做看,收到回饋,並驗證與假設哪邊一樣,哪邊不同,接著進入下一輪假設驗證。這是一個嘗試→收取回饋→再嘗試的過程,我不習慣用 Trial-Error 或 Trial-Fail 的原因在於。相較於傳統的失敗心態,我希望大家應該擁抱實驗心態,實驗沒有對或錯,而是在驗證假設, 當結果不符合預期時,我們也能從中獲得回饋,知道不可行的原因。
不論是發明大王愛迪生老掉牙的名言:「我不是失敗了 1000 次,只是找到了 1000 個不可行的方法。」或者是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在一次火箭爆炸後說:「我們從爆炸中取得了重要的數據,這有助於我們下次發射成功。」
其實概念都是一樣的,當我們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時,便不會將每一次的不如預期視為失敗,並否定自己。
收取回饋很重要,但還是得特別提醒,他人給你的建議不見得總是對的,甚至可能是不適合你的,這部分你還是得做出判斷。在此,你可以根據自己人生最重視的那些事,以及你想成為的人為最終依歸進行思考,而這都將決定你會成為自己,還是他人期待的自己。
不過要在工作場合中創造價值,「滿足大家對你的期待」這件事還是相當關鍵,尤其是你的主管,經常合作的同事,以及你的部屬們。把他們當成用戶,經常從他們身上尋求回饋, 持續推出更新版本的自己,那你一定會愈來愈有價值。
不要試圖滿足每一個人
但這邊有一個非常常見的陷阱:試圖滿足每一個人。
老闆希望你主動積極,跨越邊界,主管卻希望你嚴守分際,不要越權;同事A希望你跳出來擔任領袖,帶領大家前進,同事 B 卻勸你顧好自己就好;太太希望你以家庭為重,朋友卻勸你應該趁著年輕多外出闖蕩。
這些需求與期待,從個別的角度提出時都有道理,但是當它們同時發生在你身上時,卻讓人感到左右為難。
我們能做的,是從自身出發,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滿足共同需求,例如專業、禮貌、做事到位,讓這些成為自己的標準配備,並進一步去滿足關鍵用戶的需求。
如果有些人不是用戶,只是路人,他們對你的人生不感興趣,只是喜歡指指點點,那你應該忽略他的意見;有些人則是以關心之名,其實只是想看到你過得比他更差,這些人對你的人生也不會有任何幫助。 請將他們從你的用戶名單中剔除,別因為這些人而扭曲自我。
專注滿足核心用戶,行有餘力就繼續投資在核心用戶身上,除非核心用戶暫時找不到進一步的需求時,才將一部分注意力移往一般用戶身上。至於路人,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人這個產品與一般產品最大的不同有幾項:
1.人本身是有感情的。
有些事你理性上知道該做,但受性格、感性面或慣性影響,你可能會不想做,並不像產品規格一樣說改就改。
2.人所面對的用戶對象是多元的。
工作中有三類用戶,生活中可能還有七∼八類用戶,大家的需求與期待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要做出取捨與平衡。
所以除了思考如何成為「獨當一面的工作者」之外,你還得想想怎麼當一個「好父母」、「好兒女」、「好朋友」、「對社會有正向價值的人」,以及最重要的「我想成為的那個人」。
這些角色都有需要滿足的對象,你需要為這些角色設計產品原型,並持續收集回饋,反覆地調整與改善,讓自己愈來愈好。這當中難免會發生各種資源排擠與角色衝突,例如時間不足,需求彼此衝突等等,這時就考驗你的智慧了。你要優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這基本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反覆地試驗與調整,你會逐漸找到方法的。
(本文摘自《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各部門的 OKR,如何建立共識? 游舒帆:權責劃分太清楚,小心「穀倉效應」
不答應,總好過給人錯誤的期待!「人情留一線」的拒絕方式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