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來台洗產地?駐歐盟代表李淳這樣說
[NOWnews今日新聞] 媒體報導,中國電動車比亞迪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夜宴立法院高層,包括正、副院長辦公室幕僚及立院總務處長廖炯志都受邀出席,引起外界關注。對此,駐歐盟代表李淳今(5)日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台灣,除了產品競爭問題,相關的電子產品也有國安疑慮,即使透其他國洗產地手法,台灣仍應禁止。
民進黨發言人韓瑩與駐歐盟代表李淳今在直播節目《午青LIVE》連線,探討關稅議題、中國電動車比亞迪等議題。
針對中國比亞迪汽車被質疑,企圖透過第三國「洗產地」進入台灣的問題,李淳說,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台灣,除了產品競爭問題,相關的電子產品也有國安疑慮,即使透其他國洗產地手法,台灣仍應禁止。
李淳建議,可以針對產品及產品來源進行規範管制,以產品來說,例如電動車,屬具有高風險產品,只要是中國品牌就應該禁止;就產地部分,李淳也以英國脫歐為例,認為需更細緻的檢視及討論。
對於藍白立委不斷要求公開關稅談判,李淳說,所有經貿談判都會簽訂保密協議,基於協商雙方的互信,防範資訊外洩,避免談判遭受影響,同時,雙方也都有利害關係者,為求談判的效率與時限,談判協議確定前遵守保密協定是必要的。
李淳提到,拿關稅談判和當年的「服貿協議」相互類比,是明顯不倫不類。他說,若以歐盟談判的事前、事中、事後為例,事前階段,服貿那時根本沒有說要和誰談,國人一無所知,台美關稅談判早在4月就知道,且各界催促政府趕快去談,事前階段二者就不同。
李淳續指,宣佈對象很重要,宣佈和誰談要揭露,服貿與中國談,這麼敏感卻沒有揭露,台美談判部分,美國是我國重要盟友,且各界都知道,對象敏感性也不同;而服貿在過程中,大家都不曉得,而台美在事中,行政院都有揭露去了多少事,何時去、何時回等;事後,就是送立法院監督,賴總統也說一定會送立法院審議,走民主程序,服貿是想要在最後一刻三分鐘闖關,包裹表決,不讓大家知道內容,所以從事前、事中、事後比較,服貿顯然和當前台美關稅談判無法類比。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