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禁內捲宰比亞迪?國際分析師怎麼看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產能過剩使得自身產業形成價格戰,電動車產業削價競爭內捲情況嚴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一場會議罕見質疑地方爭相發展人工智慧(AI)與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中國是否會針對內捲競爭做出真正的處理,國際上負責中國研究的分析師並不看好,且認為中國產品過剩的一個解決方式,可能是向海外銷售比現在更多的產品。
根據衛報報導,中國電動車價格競爭日益激烈,促使中國監管機構近幾個月來加強了對汽車產業的審查,召集中國大型汽車公司開會,警告產能過剩。
中國市場研究機構Hutong Research告訴衛報,中國各地政府迅速響應習近平最近的談話,承諾進行供給端的產能削減。這樣的事態發展不僅凸顯了政治力對產能過剩的關注度提高,也顯現這一問題在整個中國經濟中持續擴大。
報導提到,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經濟中,消費者不願掏錢,已經習慣等待低價。各行各業的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主導地位,經常將價格降至接近或低於成本水平。
中國在上週發布《價格法》修正草案,草案強調防範企業之間過度競爭、低價傾銷與惡意削價,旨在化解長期以來的通縮壓力,避免產能過剩與企業內捲競爭擴大。
不過,許多國際分析師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能還不夠,歐洲最大的中國研究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分析師哈邁迪表示,「我不認為中國政府會採取實質性的措施來遏制這種情況,因為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因為過度投資於戰略重點領域而受到真正的懲罰。」
赫邁迪指出,中國實際上只有少數電動車企業有盈利,其他許多企業與當地政府有著複雜又密切的聯繫,而這些地方政府並不希望它們倒閉。
赫邁迪指出,「我們確實看到中國政府在某些具體行動上的一些變化,這些行動顯示出這一趨勢。但我們以前也看過類似的行動,結果什麼都沒發生。而且最終,你必須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一個替代方案才行。」
赫邁迪表示,中國產品過剩的一個解決方式可能是向海外銷售更多,這將激怒外國企業和監管機構。「我認為在短期內,中國與大多數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會加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