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可繼續懷孕率破6成!不孕症治療新選擇「半自然週期」植入降低孕媽咪懷孕風險

每日健康

發布於 01月13日06:25

潮健康/呂佳恆

不孕症治療新選擇 結合自然週期與藥物週期優勢

國人晚婚趨勢使人工生殖需求大幅增加,試管嬰兒則是人工生殖治療目前最常見的管道,七成採用冷凍胚胎搭配「藥物週期」為主流,不過該如何降低藥物使用,提高試管成功率?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副院長黃珽琦表示,目前最新的半自然週期植入法(natural proliferative phase frozen embryo transfer, NPP-FET),能結合傳統自然週期的優勢以及藥物週期的便利性,且成功率相當高。

在試管嬰兒(IVF)治療中,冷凍解凍胚胎植入(Frozen Embryo Transfer, FET)可透過自然週期(natural cycle)和藥物週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cycle)兩種方式,雖成功率相差不大,但各有優缺點與適用族群。

黃珽琦指出,自然週期能避免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但病患得連續回診監測以精確掌握排卵時間;藥物週期則能掌握胚胎植入時間,具可控性,但病患得承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且有較高的機會在懷孕期間得到妊娠高血壓;而「NPP-FET」植入結合兩者週期優勢,達到穩定的懷孕率。

濾泡14毫米就可補充黃體素 「NPP-FET」助掌握植入時機

黃珽琦副院長解釋,「NPP-FET」相較於純自然週期更為精準調整胚胎植入時間,只要掌握濾泡大約14至15毫米的大小,就能開始補充黃體素,五天後就能啟動植入。換言之,女性可以決定哪天要植入胚胎,增加了試管嬰兒治療的新選擇。

此外,「NPP-FET」植入對懷孕過程的併發症風險也有正面影響。黃珽琦副院長提到,許多文獻已證實,自然週期懷孕的女性罹患妊娠高血壓、前置胎盤、剖腹產率、產後大出血、胎兒體重異常等風險,相較藥物週期降低5至10%,因此近年臨床上選擇自然週期療程也逐漸增加,如今又有新的植入法「NPP-FET」,預計將成為未來生殖趨勢。

大幅減少回診成本 年輕不孕患者可達6成繼續懷孕率

「NPP-FET」只要妥善運用,對試管嬰兒成功率有顯著幫助。黃珽琦分享,曾有病患最初選擇以藥物週期植入,雖成功懷孕但胎兒卻心跳停止,因此二次取卵時接受胚胎切片(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挑選到較佳胚胎並與醫師討論後採用「NPP-FET」。整個療程包括植入當天、後續追蹤與監測僅回診四天,大幅減少回診成本,最終僅植入一次就成功懷孕。

黃珽琦副院長指出,「NPP-FET」植入最主要還是以排卵正常的病患為主,才能有效掌握排卵時間,進而決定哪天植入。如果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排卵不規則族群,會建議先以藥物調整排卵情況再採取「NPP-FET」植入,同樣有良好受孕機率。目前臨床35歲以下不孕症病患接受「NPP-FET」後已達到六成的繼續懷孕率。

「我們運用於臨床且不斷蒐集數據。」黃珽琦副院長提及,「NPP-FET」植入是近年由歐洲學者提出的概念並且經過實驗確認確實是可行。由於「NPP-FET」臨床運用成效顯著,幫助許多不孕症患者圓夢,黃珽琦副院長在今(2024)獲得台灣生殖醫學會頒發「優秀口頭論文報告第一名」,在生殖醫學上的應用與突破受到專業同儕與患者一致肯定。

延伸閱讀:

自然週期植入發現有較寬「著床窗期」!醫:更有效掌握胚胎著床時機

子承父業卻敢於大膽創新! 孕育無數求子夢想,準媽媽口中親切可靠的「小黃醫師」/黃珽琦醫師專訪

延伸閱讀
最愛火鍋、燒烤?醫揭「胃癌風險因子」:這些飲食習慣小心胃部變癌區
新屋裝潢後「這病」找上門!夫妻慘遭毒害:一罹癌、一流產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