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重度憂鬱來襲,吃藥會好嗎?抗憂鬱鼻噴劑擺脫復發噩夢找回自己的人生

今健康

發布於 03月17日19:05

現代社會繁忙緊湊,容易造成身心方面緊張不安。當人們面臨挫折或壓力超載時,難免會陷入情緒的低壓,什麼事都不想做。一旦憂鬱情緒長期持續累積,或伴隨難以承受的突發劇變,就可能演變成憂鬱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過去針對重鬱症治療有其侷限性,無法有效緩解急性症狀,容易籠罩於再次復發的恐懼,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所幸,現在已有不同機轉治療,能夠逐步達到完全緩解目標,重拾生活的意義與希望。

長期復發陷入重鬱牢籠 成病友及照護者挑戰

一般人很難分辨,究竟是情緒不開心,還是真的患有憂鬱症。對此,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李正達醫師表示,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像是事情結果不如預期、面臨難以排解的壓力等,都可能會出現一些低潮憂鬱的情緒,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但是當症狀嚴重到食不下嚥,睡不著覺,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甚至有負面意念,連續超過兩週以上,影響到原有的生活作息,即是重鬱症的特徵。

李正達醫師分享,有許多病患將這種憂鬱狀態形容為「度日如年」,因為症狀容易反覆發作,好不容易緩解,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讓意志力日漸消沈,容易伴隨有急性自殺想法與行動,還增加罹患其他慢性病風險,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失智等。

面對病患急性發作時,身旁的照護者也相當勞心勞力,李正達醫師提醒,務必調整好自身的生活型態,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換手,避免成為下一個憂鬱症患者。

人生不再毫無意義 淺談重鬱症治療突破

以往面對憂鬱症,國人經常諱疾忌醫,認為看了醫師可能也幫助不大。事實上,因為傳統藥物治療需要一到兩個月,才有機會改善憂鬱症狀,但這較長的治療期以及對療效的不信任,都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這時更需要身旁的親友,給予支持與關懷。

為了突破藥物治療困境,近年醫學不斷發展,現在有更多新興治療能夠針對不同成因對症下藥,達成長期緩解作用。李正達醫師表示,像是谷氨酸(glutamate)機制的鼻噴劑,能透過腦神經刺激治療,達到急性緩解效果,在24小時內快速改善憂鬱症狀,讓醫師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更有信心。

家中長女獨自承受壓力 患有憂鬱症卻不自知

李正達醫師分享,先前曾有一名約30至40歲的女性,在某天突然身體各處出現不適,還伴隨有憂鬱症狀,卻找不出原因。一開始不以為意,因為稍微忍耐一下,調整好生活步調後,又能得到緩解,但會隨著疼痛感加劇,憂鬱症狀不斷反覆發作,後來經過討論,在使用鼻噴劑治療後,情緒和疼痛都獲得很大的緩解與改善。

李正達醫師分析,該名個案疾病反覆發作的原因,和個性有一定的關聯性,她是家中的長女,為家庭盡心盡力,卻沒有得到好的對待,長時間下來發展出對人的敏感性。除了接受藥物治療,也透過心理諮商與關懷,讓疾病達到良好控制,甚至有治癒的機會。

重鬱症如同感冒可治癒 及早就醫終結反覆發作

李正達醫師指出,重鬱症現在並非不治之症,如同平時感冒一樣,必要時,應儘早尋求醫師及藥物的幫助,若是缺少完善的治療,重鬱症患者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恢復。而照護者可以聆聽患者感受、給予同理、關懷與支持,避免言語苛求,鼓勵參加輕鬆活動或慢慢培養起興趣等,幫助病患重新走回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延伸閱讀》

.身邊看不出悲傷的「微笑憂鬱症」。心理師教觀察&傾聽技巧,適時伸出援手

.不要再說「別想太多」,楊聰財:4不5要陪伴憂鬱症患者!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