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轉移加速 iPhone印度擴產遇美印貿易摩擦
根據《CNBC》周二 (19 日) 報導,蘋果 (AAPL-US) 據報已提升在印度的 iPhone 產量,背景則是美國白宮因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而對其施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二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華府計劃針對印度加徵關稅,理由是印度透過購買遭制裁的俄羅斯石油並轉售獲利,行為「不可接受」,因此將祭出次級制裁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稍早已將對印度的關稅提高至 50%,並警告若烏俄之間未能在 9 月前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的貿易夥伴課徵「約 100%」的次級關稅。此舉讓印度面臨更大外交與經濟壓力,而蘋果則恰逢在當地進一步擴大產能。
《彭博》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近期在印度五座工廠提高 iPhone 產量,並準備迎接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的推出。相關擴張計畫涵蓋部分新設廠房,包括由塔塔集團 (Tata Group) 及鴻海 / 富士康 (2317-TW) 經營的工廠。
與此同時,蘋果還計劃於明年在印度生產一款新機種 iPhone 17e。這些動作突顯蘋果持續分散生產基地、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策略,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升高的背景下更具戰略意義。
根據市調機構 Canalys 數據,截至今年 5 月,印度出貨至美國的 iPhone 數量年增 76%,反映出貿易限制陰影下,印度製 iPhone 的重要性快速攀升。
另一方面,蘋果也強化對美國本土的投資承諾。公司宣布未來 4 年在美國投入超過 6,000 億美元,以推動製造業與供應鏈升級,其中包括本月額外增加的 1,000 億美元計劃。
該計畫包含 25 億美元,用於擴增 iPhone 玻璃供應商康寧 (Corning)(GLW-US) 的產能。此舉被認為有助於蘋果在面對印度相關的貿易衝擊時,仍能在美國保持政策上的安全緩衝。
隨著印度在地生產逐步成為蘋果的核心戰略之一,外界觀察這是否足以緩和美國政府因地緣政治而對印度加徵關稅的壓力。
目前蘋果並未對相關報導發表評論,但在全球供應鏈持續調整的大環境下,該公司如何在美、中、印三大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將持續受到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高度關注。
更多鉅亨報導
•美商務部長證實洽談入股英特爾 晶片法案補助金擬改成股權投資
•〈美股早盤〉零售財報開跑!主要指數漲跌互現 市場聚焦Fed政策訊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