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石崇良定健保署、疾管署長人事》陳亮妤、羅一鈞接棒健保與防疫重任...醫界怎麼看?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5日07:22 • 發布於 09月05日04:45 • 陳稚華
衛福部宣布新人事,陳亮妤(左)、羅一鈞(右)將接掌健保署與疾管署。(圖片來源/北市聯醫、疾管署)

前健保署長石崇良1日正式接任衛福部部長,健保署長、疾管署長職缺由次長代理,不過衛福部次長莊人祥4日證實,在衛福部部務會議中,石崇良宣布由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接任健保署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接任疾管署長,下週將舉行交接典禮。

陳亮妤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系,後赴美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公共衛生博士學位,曾任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北市聯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台大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臨床、公衛、行政兼具。

2023年3月,陳亮妤至衛福部擔任心理健康司司長,並於去年9月調任健保署副署長,任職不到1年,又高升健保署長。陳亮妤的家族與執政黨家族派系關係緊密,其父為賴清德彰化縣競選總部主委陳永昌,母親是彰化縣信賴姐妹會會長黃淑娟,其家族背景也引發外界矚目。

有醫界人士擔心,「雖然陳有行政歷練,但在健保署龐大複雜的業務(財務、給付、藥價等)上恐怕經驗不足。」

父母皆為賴系核心人物,陳亮妤任命掀外界討論

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任內,陳亮妤首創酒癮防治中心,更提出廣受好評的「年輕族群心理諮商」政策,15至30歲民眾可免費3次心理諮商,後續擴大為15至45歲青壯年,每人免費3次心理諮商,以達到鼓勵求助、促進個人能力正向成長。

陳亮妤也表示,過去一年擔任副署長任內,有幸在石崇良部長的指導下,推動慢性病888計劃、癌症防治、健保數位建設等醫療政策。「未來職務轉換,深感責任重大,我將繼續在健保署的崗位努力,也期盼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與指教。」

北市聯醫松德區院長黃名琪接受《信傳媒》訪問時表示對陳的讚賞,「她能力與才識兼備之外,更有著願意承擔大任的情操。」

不過有醫界高層向《信傳媒》透露,「只知道她擔任心理健康司司長沒多久就調去健保署當副署長,跟她並不熟識,也不確定她對健保了解多深。」並認為這是「政治接班安排」的結果,仕途順利但健保專業不足,擔心龐大的健保制度若缺乏專業判斷,可能陷入風險。

有醫界人士認為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更適合署長職務,因在健保署服務多年,熟悉健保業務、資訊系統,也曾擔任過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專業深厚,新任署長與龐相比,健保知識明顯不足。「她只要把石部長的政策好好落實就好了。」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則向《信傳媒》表示,「陳亮妤有醫院經驗及行政經驗,對專業及行政歷練是有經驗的,但健保署跟其他的署業務是有差異的,因為健保署掌握了每年8千億的健保支出預算,又面對著人口老化未來醫療支出勢必成長,如何讓小小病能夠到社區藥局及醫療分級如何不會淪為『階級醫療』,健保署到目前為止喊了這麼多年分級醫療,可是都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沈采穎強調,新任健保署長必需要在缺藥的實務上給予更多的溝通協調,必需跟食藥署攜手一起解決缺藥問題。對於龐一鳴是否更適合?沈采穎認為現在言之尚過早,「有些在行政體系待久,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陋習,一切端看她(陳亮妤)的表現。」

從心理健康到健保政策,陳亮妤肩負健保署長重責,醫界盼她與衛福部長努力推動全民醫療福祉。(攝影/陳稚華)

新冠戰將轉正》羅一鈞首要任務:備戰下一場大疫

至於新任疾管署長羅一鈞,外界一片看好,「羅非常聰明、積極、有實力。」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也讚許羅,表示「他是很正直的好醫師,至少在台大受訓時我的印象是這樣。」

羅一鈞畢業自台灣大學醫學系,自衛生署(改制為衛福部)進入疾病管制局工作,在2008年7月由台大醫院感染科轉進入政府,擔任第4屆防疫醫師,後赴美受訓、自願到非洲馬拉威擔任外交替代役參與愛滋防疫工作,並於新冠疫情期間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2023年2月兼擔任指揮中心發言人。他也感謝行政院長官和石崇良的肯定,從防疫行政團隊現有成員拔擢自己升任為署長,並強調疾管署的首要任務是對下一次的大疫做好準備、嚴陣以待。

防疫戰將升任疾管署長,羅一鈞致力於備戰下一場大疫與強化公共衛生防護。(圖片來源/疫情指揮中心)

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我認為羅一鈞擔任防疫署署長非常合適,他擔任過第一線的防疫醫師,也長期從事防疫行政工作,歷練十分完整,而且能力強應對佳,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未來應該是衛福部部長的人選。」

鄭丞傑也表示,「除了大家很熟悉的防疫工作之外,建議羅署長也關注一下青少年性傳染病急劇增加的現象,加強青少年的性教育與性傳染病防治,才能夠有健康的國家未來主人翁。」

沈采穎則表示,羅一鈞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疾管署業務非常熟稔應該是駕輕就熟,「但對第一線基層的問題,希望未來能重視基層社區藥局對公衛的上的助益,而非『重商輕藥』(社區藥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2

52歲回春成35歲!美國名醫3招逆齡「維生素D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03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4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5

「謝謝你們,沒把病重父親丟在走廊」 黃勝堅:我們救不了病人,卻救了他三個女兒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