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美國晶片大作戰】英特爾獲軟銀 20 億美元投資、美政府擬入股 10%,專家怎麼看?
在全球晶片大戰白熱化之際,陷入轉型陣痛的英特爾迎來重大支持。英特爾與日本科技巨頭軟銀宣布,軟銀將以每股 23 美元的價格,對英特爾進行一筆高達 20 億美元的投資,換取約 2% 的流通股份。根據《Reuters》,這將使軟銀成為英特爾第六大股東。
軟銀砸 20 億美元下注,逐步深化美國合作
投資顧問公司 Telos Wealth Advisors 資深分析師 Dan Sheehan 向《BBC》表示,這項投資除了是一種對英特爾的信心表態,也象徵著軟銀看好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潛力,並將英特爾視為該生態系的核心推手。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在聲明中指出,「我們相信美國的先進半導體製造和供應將進一步擴張,而英特爾將扮演關鍵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交易不包含軟銀取得董事會席次,也未承諾購買英特爾晶片。根據《Reuters》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軟銀此舉純粹是資本下注,並未涉及任何營運控制。該人士表示,英特爾是唯一一家在美國本土投資先進製程研發、晶圓製造和先進封裝技術的半導體公司,讓軟銀意識到英特爾的戰略重要性。
同時,軟銀在全球晶片和 AI 市場的地位日益提升:除了持有 Arm 的多數股權,並計劃以 65 億美元收購 Ampere Computing,還參與了 OpenAI 的百億美元融資與美國超大型資料中心計畫 Stargate 的建設。因此,對軟銀而言,入股英特爾不僅是增加晶片資產配置,更可能是與美國政府加強合作、深化其在 AI 基礎建設中的影響力的重要一步。
美政府擬持股 10%,掀「產業國有化」疑慮
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與《BBC》報導指出,美國川普政府正密切研議,將政府提供英特爾的補助資金轉為股權,目標是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之一,擁有高達 10% 的股份。
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者莎拉·鮑爾·丹茲曼(Sarah Bauerle Danzman)告訴《BBC》,如果此事成真,將會是「美國政府對私營部門參與程度的重大升級」,同時也讓人擔心企業是否會因政府持股而被迫配合政治議程。
Dan Sheehan 則表示,這也顯示出華府決心確保英特爾的成功,並保護國內電腦晶片的供應鏈。他說:「(美國政府的)議程很清楚:加速國內生產、降低對亞洲的依賴,並將英特爾放在 AI 與國家安全版圖的核心位置。」
儘管白宮尚未正式回應詢問,但《Reuters》指出,這項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討論已經進入談判階段──川普本人近期曾與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會面,不過軟銀投資英特爾股權的決定和川普無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