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孫正義投資20億美元買2%英特爾股份 台積電可能再受川普施壓?
綜合《CNBC》與《彭博社》報導,日本電信集團與投資巨頭軟銀(SoftBank)將投資20億美元,買進美國晶片製造商巨頭英特爾已發行股票2%的股份,成為第五大股東。
這也引發外界關注台積電(2330)是否會再次受到川普的壓力,市場認為川普應該不可能一直逼迫台積電投資競爭對手英特爾。
瑞穗證券分析師Jordan Klein的研究報告指出,川普的盤算很可能轉向台積電的大客戶施壓。
川普可能對台積電的大客戶施壓
Klein認為,川普打算強迫輝達、超微(AMD)、高通、蘋果及博通(Broadcom)把最先進的晶圓代工訂單從台積電抽單,訂單給英特爾,但問題在於英特爾的先進製程路線圖仍落後台積電。
業內人士也指出轉單困難,軟銀對英特爾注資20億美元,只是杯水車薪,台積電一年資本支出高達400億美元,多數投入先進製程,接下來,關注英特爾資本支出是否谷底反彈。
即使英特爾技術能力不足,難以靠自身力量追趕台積電或是搶單,但是美國政府為了扶植本土經片商,仍考慮透過晶片法案的補助,獲得英特爾10%股份。
軟銀與川普捎來喜訊,周一盤後英特爾股價跳漲5.45%,上揚1.29美元,報每股24.95美元。稍早收盤時,股價下跌3.66%,報每股23.66美元。截至8月18日為止,英特爾股價5天內累計大漲11.8%。
由於英特爾未能在輝達主導的人工智慧(AI)晶片市場取得進展,以及進軍半導體代工製造失利,晶圓代工部門一年大虧130億美元,促使英特爾股價去年暴跌60%。
英特爾周一盤後股價大漲5.5%
如今,軟銀及美國政府伸出援手,英特爾的營運危機出現轉機。軟銀投入20億美元(約600億元台幣),無異是對英特爾投下信任票,英特爾已經投入大量資金打造晶圓代工製造業務,但尚未獲得重要客戶。
軟銀周一宣布,這家日本企業集團將向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投資20億美元。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買進2%的英特爾普通股,英特爾周一收盤價為 23.66 美元。
根據FactSet統計數據,這筆投資約相當於英特爾2%的股份,使軟銀成為英特爾第五大股東。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發表聲明表示:「孫正義和我密切合作數十年,我感謝他對英特爾的信任,並決定投資我們公司。」他指的是軟銀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
孫正義發表一份聲明表示:「半導體是每個行業的基礎。50 多年來,英特爾一直是值得信賴的創新領導者。這筆戰略投資體現我們的信念,即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和供應將在美國進一步擴張,而英特爾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英特爾今年資本支出僅180億美元
軟銀對英特爾的投資建立在其長期願景之上,即透過加速獲取支援數位轉型、雲端運算和下一代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推動AI革命。
2024年,英特爾股價重挫60%,這是該公司半個多世紀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截至本周一收盤,2025年以來股價反彈上漲17.01%。
陳立武於今年3月接任英特爾執行長一職,他的前任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2024年12月被董事會趕下台。
由於英特爾是唯一能夠生產最先進晶片的美國公司,該公司最近一直是華盛頓熱議的話題。然而,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尚未獲得大客戶,這是邁向穩定和擴張的關鍵一步。上個月,英特爾表示將等到接獲訂單後再承諾未來對代工業務進行一些投資。
此前,英特爾預告今年資本支出僅180億美元,明年資本支出低於今年,最低保守為設備例行維修90億美元,也使得半導體設備復甦再添不確定因素。
正當英特爾搖搖欲墜之時,美國政府考慮入股英特爾的消息傳來。
川普政府打算入股10%英特爾
《彭博社》援引一位白宮官員和其他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川普政府針對收購英特爾10%的議題股份進行談判,擬將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的部分或全部《晶片法案》補助款轉換為股權。
根據《彭博社》周一報導,英特爾預計將獲得總計109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款,用於生產商業和軍事晶片,這筆款項大致足以轉換為政府持有官股。
英特爾去年獲得80億美元的補貼,這是該法案下最大的一筆支出,用於俄亥俄州和其他州建設新廠,前執行長基辛格押注這些工廠能夠重振英特爾的製造業優勢。
然而,陳立武放棄這樣的雄心壯志,放緩俄亥俄州的晶圓廠建設進度。他計劃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建造晶圓廠,分析人士表示,這可能與川普提振美國製造業的舉措相反。
軟銀在全球AI市場地位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日本軟銀在全球晶片和AI市場的地位日益提升。
2016年,軟銀收購英國的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當時交易價值約320億美元,如今,Arm的市值接近1,500億美元。基於Arm的晶片內建輝達資料中心系統,今年3月,軟銀宣布以65億美元收購另一家晶片設計公司Ampere Computing。
今年1月,軟銀與OpenAI和甲骨文共同參與川普總統宣布的「星門」(Stargate)計畫。
這三家公司承諾在AI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000億美元,並在未來4年內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2個月後,軟銀帶頭對OpenAI投資400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人科技交易。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