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創作10月登威斯巴登國際藝博會
[NOWnews今日新聞] 德國威斯巴登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10月2日至5日登場,德國芬畫廊(Fen atelier Gallery)獲選為國際級藝廊參展公司,出身高雄的國際藝術策展人陳美芬表示,今年攜多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進軍德國,精選林佳鴻、詹獻坤(阿卜極)、李昭玲、曾琡棻、周耀東、吳瓊文、廖仁倉、林為文、顏薏芬(小磨菇)、Lily chen的近作,走向德國民眾,分享台灣的民主法治、氣候保護、台灣文化等議題。
立足台灣的德國芬畫廊致力推動台歐文化交流,負責人陳美芬早年在瑞士佛里堡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並積極參與瑞士藝術交流活動,多次將台灣收藏家及當代藝術品推向瑞士國際藝術拍賣會。接下來她將繼續耕耘歐洲藝拍市場,今年10月攜手台灣當代藝術家登上威斯巴登國際藝博會,明年5月再轉戰瑞士蘇黎世。
參展台灣藝術家中,周耀東的作品常以超現實風格描繪擬人化的物種,如童話般的敘事探討人性與環境的關係,畫面上飽滿濃郁的色彩,流露他對土地的關懷,並從個體經驗與在地觀察出發,透過非人的超自然奇幻角色,講述植物與土地的故事,重建人與自然的連繫。
李昭玲自小喜歡塗鴉,直到在博物館看到法國畫家莫內的作品,當場震驚到無法言語,也啟發她走上專業藝術的道路,跳脫具象主題,改以抽象的表現手法大膽展現,希望透過繪畫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力量。曾琡棻擅長以其紮實的寫實技法描繪生活物件,且專精於對木紋、斑駁肌理的細膩刻畫。亦有在以畫布組構而成的物件上,刻畫該物件的材質肌理與質感,並企圖以此混淆觀者的視覺。
留德藝術家吳瓊文國立藝專畢業後,曾負笈德國布朗史威格藝術學院,她的作品呈現二元性,在具象的外衣包裹下,蘊藏抽象的精神內核,看似矛盾卻和諧統一的表達方式,正是她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具象的形式為觀者提供可理解和接近的入口,而抽象內涵則開啟無限想像與思考的空間。吳瓊文希望透過這種巧妙的平衡,創造出既具有視覺美感又富含哲思的作品,這種創作理念體現她對藝術本質的理解,藝術不應該僅僅是對現實的模仿,更應該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