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青鳥:讓基隆人和旅客都流連的書香山丘
過去人們對於基隆的印象是模糊、是髒舊與不堪的,但隨著近幾年的城市改造運動,以及諸多返鄉青年的投入,基隆的歷史與記憶以嶄新的方式被認識。他們由下而上展開各種文化和社會實踐,無論是依山傍海的書店、市場中的咖啡廳,還是在地創生的工作室,都賦予這座城市全新的樣貌。本次專題將從文、藝、復(腹)、興四個維度作為主軸,介紹一個煥然一新的雨都基隆。
在基隆港邊的山丘上,顯眼的KEELUNG地標旁,有一幢白色建築多年來佇立於山頭。這幢建築前身為太平國小,後學校停止招生,廢置多年。2021年,在經過多方的努力下國小有了新的名字──「太平青鳥」。從那時起,學校變成了書店,學生變成了讀者與遊客,建築用不同的載體繼續傳遞知識,與一旁的地標相互輝映,如燈塔般一同照亮整個基隆。
太平青鳥坐落於虎仔山上,依山傍海,處於基隆港周邊的制高點。書店的外觀以白色為基調,內部則刻意保留斑駁的痕跡,以及國小過往的物件,如黑板、課桌椅和學生刻字等,讓往來人們宛如進入時光隧道,一窺書店的前世今生。而在這些物件中,安放的是各種不同種類的書籍。書店的選書從地方誌、動保議題、同志議題、海洋文化到基隆在地文學等,關注的面向深入而多元。與連鎖或網路書店不同,來到這裡能感受到太平青鳥獨有的個性,或是與一本書偶然相遇的悸動。
太平青鳥從國小到書店,既是各方努力的成果,也是文化在地方的傳播與匯聚。對在地人來說,這裡就像是客廳,居民想來就會到書店坐坐,有時喝喝咖啡、有時翻翻書籍,形成一種日常氛圍;對外地人而言,這裡就像是一扇窗戶,不僅能看見基隆的山海與人文,也是了解這座城市的起點。提及太平青鳥為基隆帶來的改變,書店店員品超與班比不約而同地表示,書店之於一座城市是一種血脈傳承的力量,能將城市的文化與生活的積累,透過書店這一場域凝結起來。「書店讓太平山城破繭重生,讓它有了新的樣貌,無論是基隆人還是外地人都能在這創造出不同的可能性。」他們說道。
太平青鳥不僅僅是一間書店,它同時也是咖啡廳、酒吧和人文沙龍的客廳。書店與基隆在地烘豆職人合作,提供風味醇厚的咖啡品項;週末更是營業到凌晨兩點,專屬的酒吧與港都的夜景,提供人們一個買醉的理由。不只如此,書店每個月也都會舉辦主題講座,邀請作家或各界專業人士與民眾交流。可以說,它既是一座文化匯聚的場域,也是基隆人在後山的專屬客廳。
太平青鳥
時間週一、二公休,週三至週五10:00~19:00,週六、日10:00~02:00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189巷135號
*店員選書*
雨港顏色:城市觀察畫家走繪基隆
作者_鄭開翔
以水彩與文字紀錄基隆的面貌。書中包含110幅插畫,描繪從山城到漁市場的日常。作者將其視為「給基隆的情書」,展現對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作者_魏明毅
透過人類學視角,深入基隆港碼頭,描繪工人們的日常與情感。作者以同理心與細膩筆觸,呈現他們在變遷中的困境與掙扎,揭示被忽視的社會故事。
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
作者_龍緣之
記錄作者在全球動物保護現場的深入考察。書中以動保桌遊形式呈現,讓讀者在遊戲中了解各地動保現況,並啟發讀者反思並行動。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8月號第162期《基隆‧文藝復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