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到美國蓋竹科!手機訊號僅一格、一人孤獨東征…台灣半導體的世紀豪賭
1976年,工研院跟美國RCA公司簽訂技轉合約,派了共36位成員到美國學習積體電路技術,包含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人,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濫觴;49年後,時代巨輪再次轉動,這一次,台灣人要將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輸出回美國。
一場「竹科搬家記」在仙人掌聳立、野驢遊蕩、黃沙滾滾的鳳凰城上演……。
50年前,台灣人一卡皮箱闖天下
50年後,一人部隊攜媽祖保庇東征去林佳陽,半導體供應商銳澤的海外營運部資深經理。7月底,他正式外派美國,要在鳳凰城從0到1建立分公司,就近服務大客戶,也幫兒女的教育鋪墊未來。
在台灣,銳澤是上櫃公司,一通電話,就會有供應商把東西送上門;但在美國,卻是個連公司開幕儀式布條、看板,都得自己從台灣扛來的新世界……。
7月28日,就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的9天前,半導體供應商銳澤的海外營運部資深經理林佳陽來到了亞利桑那州。年近50歲的他,曾在美國念書,也曾在外商工作,大家都叫他Michael。
他是個一直在趕路的人。頂著攝氏42度高溫,他拉著2大箱掛有白沙屯媽祖吊飾的行李,彷彿看不見身旁一群又一群的墨西哥裔旅客,筆直的穿越人群,走出鳳凰城機場。平安符與滿是西方臉孔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像是在提醒他:美國這場生存試煉才剛開始。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加轉機,他的眼神雖然已經沒有火光,但腦中仍像是有千百件事情在運轉,沒空回頭管我們是否跟上,就三步併兩步的一直往前衝。
一個人採購用品、點交辦公室
「我第一個來,落地才發現想太美好」因為幾天後,做廠務工程的銳澤,在亞利桑那州的辦公室就要正式揭牌。但辦公室還沒點交、所有用品都還等著被添購、就連他自己未來1、2年要住在哪裡也還不知道,「我是第一個來的人,要面臨很多問題⋯⋯,落地才發現自己好像想得太美好了。」Michael悻悻然的說。
Michael與銳澤是台灣成百、上千個已經,或預計落腳亞利桑那州的半導體供應商們縮影。
今年3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站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相當於在美國的總投資額將上看約新台幣5兆元之後,很多原本對要不要到美國投資,依然觀望、猶疑的業者,都開始動了起來。
「沒有餘地了」川普再下關稅重槌
供應商全動起來!年底前還有十幾家「我們內部推算,如果台積電只在美國蓋3座廠,我們美國子公司損益頂多打平,甚至可能小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供應商都不想、或不敢去美國;不過,現在變8座廠,我們在那邊就一定能賺錢,未來我們的美國子公司員工,人數會至少增加1倍。」一位公司營收破100億元、股價數百元的半導體供應商總經理直言。
尤其8月6日,川普再下一記重槌:除了已經、或預計在美國投資設廠的半導體公司,可以豁免關稅,其他一律要課徵100%的關稅。這就像是在跟整串半導體供應鏈宣告:「沒有餘地了,乖乖來美國投資吧。」
時代的巨輪開始轉動,50歲的Michael主動選擇在人生中場站上這巨輪。
「鳳凰城竹科」如今手機訊號僅1格…
台灣能持續領先?可以不做嗎?5年到10年後,這裡或許是一座沙漠上的美國竹科。
但現在,就是一座連手機訊號都只有1格、待開墾的國度。
這是台灣企業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出海,不得不上桌的一場世紀賭局。
看更多商業周刊內容》
CEO實證:我總是在面試時問這一題,立刻識破問題員工
別再說「有空約吃飯」!成年人的友誼,最容易只剩敘舊
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教你50歲後用一個關鍵習慣活得不疲憊
400位韓國退休族最後悔的事:年輕時不懂這套「致富公式」
常被說「講話沒重點」?調整一件事,開口就有條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