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疫英雄」到最年輕疾管署長!羅一鈞不為人知的B面人生:一路像在玩梭哈、下暗棋
行政院內閣改組,疾管署署長一職由羅一鈞接手。羅一鈞不僅在防疫領域功不可沒,親切又接地氣的特質,也讓他獲得「國民女婿」及「防疫柯南」的稱號。
說到羅一鈞這三個字,全台應該都不陌生。從2020年新冠疫情起,他與陳時中、張上淳、莊人祥、陳宗彥及周志浩等「防疫五月天」成員,一同頻繁出現在螢幕前。因為抗疫印象深植人心,而有「國民女婿」之稱。近日內閣改組,前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將任衛福部常務次長,署長一職交由羅一鈞接手,讓出生於1977年的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疾管署署長。
放棄文藝青年夢,花蓮囡仔上台大醫最盼終結愛滋
羅一鈞出生花蓮,與一般醫生世家不同,家中沒有任何醫師,他是全家第一人。自小就十分聰明、會唸書的他,心中抱有的是就讀文史科系的文藝青年夢。然而,為了符合父母期待,經父親勸退後改念醫科。
至於從醫學系到感染科這段路,羅一鈞在自己的部落格曾寫道,「實習快結束的時候,突然蹦出外交替代役的選項,於是我就成為第一屆到非洲當兵的役男,奠下後來學感染科、愛滋病的因緣。」不過,他也在文中提到,這一路走來,都像是在下暗棋或是玩梭哈,不知道再來翻開的那顆棋、那張牌究竟是什麼。
羅一鈞在2001年擔任外交替代役時,前往非洲馬拉威。「到了非洲,我才知道我離史懷哲很遠,」他說,當時馬拉威平均壽命不到40歲,愛滋病盛行率約為15%,而他服務的醫療團所在地第3大城姆祖祖市(Mzuzu),更有高達25%的居民,屬於愛滋病毒帶原者,全國每年有約8萬人死於愛滋病。
因為見識到愛滋病帶來的傷害,以及「愛滋病會動搖國本」這一句話,讓羅一鈞投身愛滋病流行病學調查、診斷及治療,一做就超過20年。除了盡醫師職責,他也在2009年開始在上班時間外經營部落格「心之谷」,發表有關愛滋病、性病等傳染病新知及回答讀者提問。
事業年健康卻亮紅燈,一度暴瘦確診糖尿病
退伍後,羅一鈞離開馬拉威,在擔任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期間選擇走感染科,後續一步步朝公職邁進。
2015年對羅一鈞來說是個事業年,不僅門診掛號數破百、升任衛福部部定講師與簡任技正,更榮獲衛福部研究特優獎。事業一路綠燈前行,健康卻突然亮起紅燈,羅一鈞警覺自己沒有特別減重,體重竟在半年內掉了約5公斤,又伴隨經常口渴、多尿等症狀,檢查後確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成為每天吃藥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慢性病患了,」他曾在Facebook貼文自嘲。
成為慢性病患者後,羅一鈞也曾在媒體訪問中透露,他的三餐會以少澱粉、多點蛋白、無糖為原則。上班前抓緊時間在外散步10~15分鐘,下班後也會視情況騎腳踏車回家,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接任第6任疾管署署長,上任後喊2大重點擺第一
接獲新任衛福部部長石崇良宣布新人事令,羅一鈞表示,成為署長後的首要任務是對下一次的大疫做好準備,其中又以「防疫」及「感染控制人才儲備與培養」為重中之重。
羅一鈞表示,在SARS爆發後投入的傳染病防疫醫療網,以及防疫醫師等制度,成功讓台灣防疫體質脫胎換骨,也栽培出無數人才,「我本身也是受惠於新誕生的防疫醫師制度,才能在17年前由一位台大感染科小醫師通過面試,進入政府擔任第4屆防疫醫師,並獲選至美國受訓、赴非洲疫調、親歷國內大小防疫戰役。經過17年後,成為第一位自防疫醫師起步的疾管署署長。」
放眼未來,疾管署將陸續推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國家防疫液體聯合行動方案」、「特殊病源科技照護示範中心」等新計劃,同時完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修訂,以及動土興建國家防疫中心,盼能在健康台灣的願景下,為疫後改革奠定扎實根基。此外,疾管署也會加法律、社會、行為、資訊部門等強跨領域交流,讓更多專家及民間團體能反映不同意見。
延伸閱讀:
家庭照顧假可按小時請!不扣全勤獎金、育嬰留停更彈性,3大新制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