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罷免懶人包】7/26各區28案近5屆選情變化如何?投票日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始於2024年5月的大罷免潮經過提案、連署和查對過程後,至今共有28件成案,7月13日南投縣議員陳玉鈴罷免案遭否決後,緊接著的便是7月26日的1件市長、24件立委罷免案,以及8月23日與「重啟核三」全國性公投一同舉行的南投兩立委罷免案。
2025大罷免潮最初的61案,經查對後剩下的28案是哪些人?這些罷免案最近5屆的藍綠版圖變化如何?投票日之前、當天與之後要注意什麼?何時起不可公布民調?公辦說明會要在哪裡看?《關鍵評論網》一次為您整理!
7月26日罷免投票名單
雖然在2月19日時中選會共收到61件罷免提案,但在經過查對後,至今僅有28案成立,並因法規日程差異,使得分為三日投票。目前,仍有兩次投票尚未舉行,分別為7月26日、8月23日,前者的名單如下,後者則為南投縣第一、第二選區立委馬文君、游顥。
截至7月14日,仍有5件立委罷免案仍在二階查對中,分別是羅明才、林思銘、顏寬恆、楊瓊瓔、江啟臣。五案預計在7月18日的委員會議後公佈查對結果與投票時間,《關鍵評論網》也將持續更新最新結果與投票資訊。
罷免成案選區的歷屆藍綠變化一覽
回顧過去五屆各個遭提罷免案選區的政黨版圖變化,可以發現在台北市罷免成案的選區,絕大多數在過去20年間都是藍委執政,僅有南港、內湖所在的第四選區,曾在2020年時由民進黨籍的高嘉瑜擊敗爭取連任的李彥秀。不過,高嘉瑜在2024年時以5.5%的催票率差距連任失敗。
而第一選區的王鴻薇則是在2022年蔣萬安辭職參選台北市長後,於立委補選時,以23%的催票率擊敗民進黨籍的吳怡農。第七選區的徐巧芯則在與費鴻泰的黨內初選之爭「費芯大戰」下,在佔比30%的黨員投票中以1票險勝,並在選舉時擊敗民進黨籍的許淑華。
另外,第八選區文山區的立委賴士葆,政治生涯始於新黨,自1996年便擔任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2004年起則改以國民黨身份參選,連任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
新北市部分,遭提罷免案的五個選區中,共有四個選區在2016年時遭到「翻盤」,其中更有三區於2020年持續由非藍陣營掌握。唯一沒有變化的是第九選區永和地區的立委林德福,雖然是從親民黨回鍋國民黨,但仍自2001年連任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洪孟楷、張智倫、廖先翔的雙親,皆至少有一位曾擔任過國大代表、立委或議員職位,葉元之的前岳父也是桃園前議員,顯示了新北地區的政治網絡之綿密與深厚。
在桃園和台中地區,僅有桃園兩區近五屆內沒有被翻盤過,其餘多數在2016、2020年時曾由民進黨短暫拿下過。
在立委背景方面,桃園立委牛煦庭和邱若華親屬皆曾為政治人物。台中三位未滿40歲的新科立委中,廖偉翔的母親也曾為台中市議員。
最後,在基隆市、新竹市、雲林縣、台東縣、花蓮縣與將在8月23日投票的南投縣藍綠版圖變化中,多數地區在2016年選舉時遭到翻盤,其中台東縣前立委劉櫂豪自2005年起便爭取縣長大位,但連續六次參選皆以失敗收場。
2023年,他更在黨內初選時落敗,因決定參選到底而遭到開除黨籍,最後更遭到黃建賓「坐收漁翁之利」,爭取連任失敗。
花蓮縣現任立委傅崐萁部分,他在2009年時以無黨籍參選縣長勝出後便辭掉議員的職務,並連任一屆成功。2019年時因案入獄服刑,刑滿出獄後以無黨籍身份擊敗尋求連任的蕭美琴,重返立委一職。不過,就職後不久他就再度因案入獄。
假釋後,黨主席朱立倫推動「同舟計畫」讓傅崐萁得以重返國民黨。2024年立委選舉時,其便獲得國民黨提名連任成功,並擔任立法院黨團總召至今。
投票日前還有哪些事會發生?何時起不可公布民調?
在7月26日之前,依法還有哪些程序與活動需要進行?目前中選會已公布25案的罷免理由書與答辯書、發佈公告與編造投票人名冊。
7月16至25日之間,中選會將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並在7月22日前公告罷免投票人人數。然而,《公職人員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實施辦法》中規定「經領銜人及被罷免人雙方同意不辦理者,應予免辦」,因此,說明會將僅在雙方協調同意後才會舉行。
今(14)日,中選會發佈了25件罷免案的罷免說明會日期、時間和轉播單位資訊。其中,僅有台東縣立委黃建賓無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選罷法》第53條規定,自罷免案成立宣告日起至投票日前十日,所有有關被罷免人、罷免民意調查的資料,必須載明負責調查單位、主持人、辦理時間、抽樣方式、母體數、樣本數、誤差值及經費來源,不過,由罷免案領銜人或是被罷免人自行推估的民調,則不在此限。
而政黨及任何人在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有關罷免投票的民意調查資料,也不可以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也就是說,以7月26日為例,便是在7月16日後不可再發布、報導民調;8月23日的罷免案民調,則自8月13日起遭到禁止。
中選會也提醒,自7月16日至25日止,上午7點前或晚間10點後不得進行公開的罷免活動。且自7月16日起至投票截止前不得散布、評論罷免民調。
投票當天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選會表示,7月26日的投票時間自上午8點整起至下午4點整為止。投票時需攜帶國民身分證、印章及投票通知單,並前往指定的投票所投票。
中選會已建置「7月26日的投開票所地點查詢」網站,在選取索取縣市後,便會跳往各地選委會網站,只要輸入戶籍地所屬的地區、村里、鄰的資訊便可得知投票所得地址,以及地圖連結。
7月26日投票日當天,不僅禁止從事罷免活動,更禁止在投票所周圍30公尺內喧嚷、干擾或勸誘他人投票或不投票。違反前項者最高處200萬以下罰鍰,經制止不聽者,按次連續處罰。後者則處一年以下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1萬5000元以下罰金。
進入投票所時,禁止攜帶「開機狀態」的手機及其他攝影器材,違者將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也禁止以攝影器材刺探投票人圈選罷免票內容,違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查獲的攝影器材則會被沒收。
投票時,以「蓋私章」及「按指印」方式圈選無效,必須使用選舉委員會製備的圈選工具。
圈選後,禁止將罷免票攜出投票所,違者將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1萬5000元以下罰金。投票時禁止將罷免票以外的物品投入票匭或故意撕毀罷免票,違反後者處將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投票結果什麼時候確認?立法院空缺的位置怎麼辦?
7月26日投票當日開完票後,中選會將依法在選後七天內,也就是8月1日之前審定罷免投票結果並公佈。罷免案通過者,被罷免人應自公告當日起「解除職務」,並自當日起四年內不能參選「同一選區」的「原先職位」,意即可以投入其他地區的公職選舉。
而補選部分,必須在罷免案公告通過後的三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除非有提起罷免訴訟者,在訴訟程序終結前,不予補選。也就是說,8月到10月底前的週末假日,都有可能是補選日。
那麼在罷免公告後到補選之前,立法院空缺的席位將會如何處理?
原先的第十一屆第三會期是在5月底結束,6月到8月為休會期間,然而日前民眾黨團提案將本會期延長至8月31日,國民黨團也表態支持,未來若提案通過,將成為台灣史上最長會期。
不過,因法案自提案、審查至表決需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延會期間各方理應仍「動作有限」。
根據往例,9月新會期開始後,各黨團將花費近1個月進行協商與內部選舉,討論包含開議日期、各委員會召委人選等事項,到時也接近補選的期限了。等待罷免結果公告、補選日期出爐,以及補選結果確定後,立法院就會再度以「滿員」的模式運作。
7月26日罷免投開票日當天,《關鍵評論網》將會進行即時的開票情況和文字快訊更新,並針對關鍵選區進行深度分析,歡迎讀者持續關注!
更多關於「2025大罷免」的相關內容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