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研究新篇章!2025 GMI 國際研討會聚焦靈芝蛋白 GMI 的生醫潛力
2025年GMI國際學術研討會11月7日登場!本次研討會由財團法人孫亞夫基金會、台灣GMI免疫調節蛋白質產業發展協會共同主辦,本次會議以「共築生醫新藍海,邁向健康新紀元」為題,聚焦靈芝來源的免疫調節蛋白──GMI(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分享其在基礎機轉研究與臨床觀察上的最新進展。
靈芝科研再進化!免疫調節蛋白成關鍵研究焦點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兼任教授、蘑法生技董事長許瑞祥曾指出,靈芝中除了多醣體、三萜類外,免疫調節蛋白因結構單純且可大量生產,逐漸成為靈芝研究的重要方向。而「GMI 是一種小分子蛋白,具備穩定的生產條件與規格化特性,有助於後續學術研究與應用探索。」。
研究團隊觀察發現,GMI 可透過轉譯技術於酵母中進行培養,維持穩定品質。而且 GMI 能夠在體外試驗中影響免疫細胞反應,呈現「雙向調節」現象,代表其可能在免疫平衡維持中具參考價值。
而事實上,GMI 已經在癌症的輔助治療中有十分亮眼的表現,2018 年的《環境毒理學》(Environmental Toxicology)中,中山醫學大學主持的研究發現 GMI 誘導了肺癌細胞的凋亡;2020 年的《植物醫學》(Journal of Plant Medicine),陽明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包括 GMI 在內的免疫調節蛋白,能減少肺癌腫瘤帶來的蛋白變化,幫助對抗癌症。
研究延伸:防疫時期的學術觀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林東毅與副教授蔡明翰團隊,也曾研究 GMI 在細胞層面的可能作用。他們發現,在模擬病毒感染的試驗中,GMI 可影響宿主細胞受體表現,並降低發炎相關訊號活性。該團隊成果於 2022 年榮獲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學者指出,這顯示 GMI 於免疫反應與感染生理調控的研究方向上,具國際學術交流潛力。
台灣研發能量 開啟免疫蛋白研究新篇章
傅煦媛博士曾指出,GMI 的分子結構與免疫球蛋白 IgG 有相似特徵,「這代表它在生物演化中扮演一定角色,學界正積極探索其機制與可能性。」她也期望未來能透過產學合作,推動台灣免疫蛋白研究與國際接軌。
建立跨界合作平台 推動知識轉譯
台灣GMI免疫調節蛋白質產業發展協會表示,上午場將深入探討GMI在訊號調控、病症特性抑制、蛋白質降解路徑與氧化壓力調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並延伸至其在肺癌、腦創傷與肌少性肥胖症等的潛在應用。下午場則聚焦臨床實務,包括運用於高齡病症等案例分享,會中並有專家學者探討輔助的研究觀察。
此次研討會涵蓋基礎藥理研究與臨床實務分享,期望促進跨領域合作與知識轉譯。未來將持續推動科學研究、臨床轉譯與國際交流三大方向,建立免疫蛋白技術合作平台。此次研討會不僅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希望促進學界、臨床與產業的跨域合作,讓免疫調節蛋白研究邁向新的階段、共同開啟免疫蛋白應用的新篇章。
文/江宏倫
延伸閱讀:
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 GMI 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