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不只20% 《紐時》揭台灣多重困境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川普政府日前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從32%調整為20%,不過,經濟部坦言,20%還需再疊加既有稅率,所以實際稅率可能超過20%。《紐約時報》分析,除了對等關稅,台灣還面臨貿易協議尚未達成、政治不確定性等多重壓力。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4月初宣布全球對等關稅名單時,台灣似乎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畢竟台積電剛宣布將斥資1000億美元,擴大亞利桑那廠的業務,就連川普在列新的關稅稅率清單時,也特別提到台灣,讚揚了台積電的投資,甚至聲稱台積電將投資「3000億美元」,只是後來又改口說2000億美元,緊接著就向全球宣布100%的半導體關稅,但承諾有在美國設廠或正在設廠的企業將得以豁免,按照此標準,台積電應可列入豁免名單。
然而,報導指出,這些還不足以幫助台灣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並保護自身經濟免受川普其它懲罰性關稅的影響,加上今年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對於嚴重依賴出口的台灣來說,無疑是龐大壓力。
此外,美台關稅貿易協議尚未談妥,但鄰國日本、韓國的稅率都低於台灣,恐進一步削弱台灣出口競爭力。
知名投顧公司「藍濤亞洲」(FCC Partners)直言,最大的輸家是傳統製造業,因為除了晶片半導體,台灣也是金屬工具和不鏽鋼板的主要出口地,亦是螺絲和螺栓等金屬零件的全球第3大產地,這些大部分銷往美國,所以這些製造商在關稅風暴中將首當其衝。
報導提到,關稅、新台幣升值、政治不確定性等多項衝擊,讓不少企業都擔心,到底要如何度過接下來的難關,1家經營了40年的螺絲製造企業,其經理就透露,過去幾個月,他的大多數客戶要不停止下訂,要不就是要求延期。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也呼籲政府,持續跟美國溝通協商、降低台灣面臨的關稅,坦言要適應當前情況「很有挑戰性」。
顯示全部
留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