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關稅疊加20%+N!傳產最慘 紐時點出賴政府三困境
紐約時報8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對全球多數國家加徵新一輪關稅時,外界原以為台灣握有良好談判籌碼。台積電(TSMC)甫於數週前宣布將斥資1000億美元擴建亞利桑那州廠房,並獲川普公開點名讚揚為「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但情勢卻不如預期,台灣被課關稅20%,經濟部8日則處出須在20%之外再加上該貨品原有稅率,關稅疊加後實際稅率可能超過20%,紐時撰文點出賴政府目前面臨的三大壓力。
消息人士透露,這筆投資有望讓台積電免於美國對半導體課徵的100%關稅,但仍不足以協助台灣政府與華府敲定全面貿易協議,避免落入其他懲罰性關稅之列。8月8日生效的對台20%關稅,令台灣總統賴清德在政治與經濟上承受更大壓力。
賴清德自2024年1月當選以來,正面對國會在野黨的激烈杯葛,加上新台幣今年對美元大幅升值,對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造成阻力。自4月起,副院長鄭麗君與貿易談判代表楊珍妮已四度赴華府談判,但未能取得與鄰近的日本、南韓相同的較低關稅,削弱了台灣出口競爭力。
部分台灣企業界人士認為,川普政府可能要求台企比照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與南韓的3500億美元,加大在美投資額度。前國民黨立委、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指出,「日本與南韓都是帶著關鍵產業一起出現在華府」。
前經濟部長鄧振中則說,長久以來台灣在對美貿易上存在「總是讓步」的印象,因美國是台灣最大、最重要的市場。賴清德則強調關稅為「暫時性」,雙方談判尚未結束,並重申美國對台經貿發展至關重要,期盼達成互利互補的結果。
台灣出口以半導體及其相關電子零組件為主,但同時也是金屬工具、不鏽鋼板及金屬緊固件(如螺絲、螺栓)的主要出口國,其中多數銷往美國。上述傳統製造業正承受20%關稅衝擊,並已連月面對川普政府對鋼鋁產品課徵的50%關稅。
投資銀行藍濤亞洲FCC Partners總裁黃齊元指出,「最大的輸家是傳統製造業」。新台幣升值進一步擠壓廠商利潤,業者普遍對未來數月的生存感到憂慮。一家經營逾40年的螺絲廠主管透露,近月來大多數客戶已停止下單或要求延遲交貨。
本週,台灣國際貿易局舉辦說明會,邀請美國律師解答關稅問題,吸引逾3000人報名,多為出口商擔心報關文件填寫不正確。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呼籲政府努力將匯率回到4月初水準,並加快與美方協商,爭取降低關稅,讓企業有時間調整與喘息。紐時報導認為台灣與美國沒達成貿易協議關稅20%、政治不確定性,以及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對執政黨造成不少壓力。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