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之死點燃全民怒火 印尼多處暴動,抗議國會議員自肥條款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只是送個餐而已,外送員意外遭警方輾斃
8月29日週四晚上,21歲的印尼外送司機阿凡.庫爾尼亞萬(Affan Kurniawan)在雅加達送餐途中,恰巧經過一個抗議現場,因一輛警用裝甲車衝入人群遭輾斃。
影片迅速在社群流傳,引發全國震驚。目擊者說,車輛撞倒阿凡後並未停下,反而直接輾過。警方承認有七名警員違反職業倫理並展開調查。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與警政首長公開道歉,普拉伯沃直言自己「震驚且失望」。
阿凡是外送平台Gojek的司機,收入微薄、保障不足。阿凡的死,不僅象徵「底層人民的困境」,也引發全民共鳴,讓抗爭規模急速擴大。
※影片含有暴力畫面,可能引起不適,請斟酌觀看。
CNA(@channelnewsasia)分享的貼文
▲28日晚間,一名印尼外送員遭警方裝甲車輾斃,引起民眾的強烈憤怒。
抗議事件起源:高額津貼引爆街頭怒火
過去一週,印尼多座城市接連爆發大規模抗爭,從首都雅加達到各地城鎮,都可見群眾上街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抗議事件的導火線是一項去年推出的國會新政策:每一位國會議員皆能領取每月5,000萬印尼盾(約3,000美元)的補助津貼,這筆金額接近雅加達最低工資的十倍。這筆「特權補助」在物價高漲、稅負加重、失業率上升的背景下,迅速激化民怨。
因此,學生與民間團體從8月底起陸續上街抗議,呼籲撤回津貼並改善經濟分配。不滿聲浪迅速擴大,抗議民眾不僅要求撤回津貼,也提出提高工資、降低稅收、加強反貪腐等訴求。
批評者認為這筆「特權」極度奢華,尤其在生活成本攀升、失業率增加、稅負沉重的時刻,顯得毫無同理心。學者尤斯.克納瓦斯(Yoes C. Kenawas)指出,正因如此,阿凡的意外死亡格外觸動全國人民的情緒。
▲29日晚間,許多外送員、學生與民眾聚集,為意外死亡的阿凡守夜。
外送員之死後衝突升溫、死傷不斷
阿凡之死過後,抗爭演變成全國性暴動。各地紛紛出現暴力場面,抗議群眾縱火焚毀地方議會大樓,甚至闖入財政部長斯里.穆利亞尼(Sri Mulyani Indrawati)與國會議員艾哈邁德.薩赫羅尼(Ahmad Sahroni)的住宅洗劫財物。
過去,薩赫羅尼議員曾批評呼籲解散國會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並稱示威者是「暴徒」,更加劇了民憤。而在社群媒體上流傳的影片中,抗議民眾從官員們的家中搬走名牌包、電視、健身器材甚至浴缸。
Sky News(@skynews)分享的貼文
▲抗議民眾闖入國會議員艾哈邁德.薩赫羅尼的家中。
根據《衛報》報導,群眾縱火焚毀地方法院與議會大樓,在南蘇拉威西省馬卡薩(Makassar)有民眾在縱火時喪生。包括阿凡在內,全國已有至少六人死亡:三人死於焚燒議會大樓、一名大學生在日惹(Yogyakarta)與警方衝突中喪命,另有一名外送司機遭群眾誤認為特務後被毆打致死。
歷史陰影下的危機 總統普拉伯沃如何應對?
面對持續擴大的示威行動,印尼總統普拉伯沃週末取消訪中行程,召集政壇與宗教領袖緊急會談,並在八個政黨領袖陪同下宣布讓步。
8月31日,普拉伯沃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布國會將削減津貼並暫停海外考察,強調這是「聽取民意」、此舉是支持「人民的真實訴求」的行動。然而他同時警告,部分行為「已出現非法甚至叛國、恐怖主義的跡象」,下令軍警嚴厲鎮壓縱火與搶劫。這種「一手讓步、一手強硬」的策略,也讓外界質疑政府是否仍延續軍人色彩的威權作風。
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普拉伯沃政府原本在國會缺乏實質對手,這場動盪卻成為他上任後的首次重大考驗。
普拉伯沃的背景,也讓他的舉動備受關注──他曾在印尼獨裁者蘇哈托(Suharto)的政權下擔任軍方將領。
對許多印尼人而言,這波抗爭讓人回想起1998年蘇哈托下台前的動盪時刻,當時,普拉伯沃正是蘇哈托的女婿,並在軍隊擔任高層,在暴動期間曾下令軍隊綁架並以酷刑刑求超過20名民主活動人士。事後,儘管普拉伯沃並未被正式控罪,卻仍被繼任領袖勒令退伍。而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次普拉伯沃改以總統身分面對街頭怒火,縈繞於他身上的的歷史陰影再次浮現,外界擔憂印尼是否可能倒退回威權式治理。
青年與民間的不滿仍在累積
印尼最大學生組織「全國學生執委會」(All Indonesian Students’ Executives Body)領袖穆札米爾.伊赫桑(Muzammil Ihsan)直言,削減津貼「遠遠不夠」:「政府必須解決深層問題,街頭的憤怒並非毫無原因。」
另一名學生領袖特加爾.阿弗里安夏(Tegar Afriansyah)則批評,問題的根源是「政治獨裁與不平等的經濟結構」,而普拉伯沃命令軍警鎮壓「明顯是壓迫與恐嚇」。許多印尼民眾認為,政治精英長期享有特權,卻無法改善大眾生活,這才是抗爭背後真正的憤怒來源。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印尼分部則批評,普拉伯沃使用「叛國」「恐怖主義」等字眼過於誇張,恐怕為過度鎮壓提供藉口。
危機尚未解除,前路仍不明朗
普拉伯沃已取消訪中行程,甚至可能缺席九月的聯合國大會,專注於國內危機。然而,削減津貼與暫停出國只是表面讓步,能否真正修復信任仍是未知數。
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家,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民主體。過去幾十年,經濟成長被視為政權正當性的基礎,但如今在物價飆升與失業惡化下,人民對政治菁英的耐心已到極限。削減津貼與暫停出國可能緩解眼前爭議,但若無法觸及政治寡頭、貧富差距與貪腐等結構性問題,社會怒火仍難以平息。
根據紐約時報,政治學者雷尼.蘇瓦索(Reni Suwarso)指出:「這就是當民主與選舉只對政治精英有利時的結果。」並將此次抗議形容為「對缺乏同理心的政治人物的反擊」。
這起抗爭讓印尼人再度意識到,若政治特權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即便民主制度仍在,社會穩定也可能瞬間崩解。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 Notify ,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
開箱印尼的新首都努山塔拉 想要幫首都搬家,會遇到哪些困難?「警察闖進他家後,家人再見已是屍體」歐賈旺之死引起肯亞人民抗議,「Saba Saba」民主紀念日爆警民衝突對峙
參考資料:
Deadly Indonesia protests force U-turn on lawmakers' perksIndonesia protests: president scraps lawmakers’ perks in bid to calm tensionsIndonesian politicians to have perks cut in bid to quell unrestIndonesia’s Leader Says He Will Bow to Some Protester Demands After Ri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