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對北京來說,西方已變得無足輕重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評論寫道,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慶典活動上,西方國家悉數缺席,因為沒有人願意與普京“同框”。不過,西方的抵制行動,既不能對北京有所觸動,也未能在世界上引起關注。這篇題為《西方已經無足輕重》的評論寫道:
“北京打造自信形象的同時,西方卻顯得失去了方向。今年8月中旬,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德國總理梅爾茨以及法國總統馬克龍倉促趕往華盛頓之際,就是這種失去方向感的突出表現。歐洲人努力把同特朗普的此次會晤包裝成團結和力量的象征,而實際情況卻是,他們仍在努力依附一個早已不再可靠的伙伴。這種場景想必會讓北京幸災樂禍。歐洲人仍處在一種幻想中無法脫身:華盛頓之所以撤出歐洲,完全是為了遏制中國在太平洋的擴張。這種幻想基於一個假設,那就是華盛頓是在落實某種戰略規劃,但事實是這種戰略規劃根本就不存在。
特朗普隨心所欲的關稅措施令越南和印度等伙伴國家措手不及。對這兩個國家進行投資,本可以增強全球供應鏈的抗壓能力,並阻遏中國霸權努力。從特朗普的言辭來分析,已經完全看不出誰才是他的沖突對象:中國,韓國,日本,台灣抑或澳大利亞? 唯獨俄羅斯,是他從不觸及的。
與此同時,西方陣營的道德優勢也在快速喪失。特朗普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令許多亞洲人對他失去了最後的信任。相比之下,中國所倡導的多級秩序卻顯得越來越具有吸引力,這一點對那些不願討論人權問題的專制統治者來說尤為如此。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後西方國際秩序運作模式的最好展示:不干涉內政,不談普世價值,主權才是最高原則。
中國人戲稱特朗普為‘川建國’,說他是那個幫助中國做強做大的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建立在一個錯誤的理論之上,那就是全世界都離不開美國市場。而事實上,全世界所需要的恰恰是中國。中國的產出超過任何國家,中國能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快、也更便宜地提供藥品,而且中國也已向世界展示,稀土一旦斷供將會是怎樣的場景。總而言之,世界已經對北京產生了依賴。”
《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西方仍在一直誤判中國的戰略意圖,總是希望中國能在伊朗危機和俄烏戰爭中承擔必要的責任,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但事實上,北京的最高目標一直都只是捍衛共產黨的統治地位,並努力成為亞洲的軍事霸主和世界的經濟霸主。
“中國所倡導的多極世界並不是什麼價值觀共同體,而是一個權力同盟:外交只服務於國家利益,而實力更是決定一切。面對這樣的世界秩序,西方已經無能為力,因為美國自身就已經變成了不穩定的源頭。歐洲必須學會以這些新興非西方大國的視角來看待世界。這些非西方大國目前正在北京向世人展示他們的團結。”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寫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終結俄烏戰爭的努力,雖然尚未顯出成效,但已在遙遠的亞洲產生了預想不到的後果:
“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一次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會晤,稍後莫迪還計劃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不應對這類會晤進行過度解讀,但它們顯然不會符合美國的利益:印度非但沒有成為制衡中國的力量,反而同北京越走越近。對普京來說,形勢也是一派大好。盡管特朗普此前以紅地毯高調歡迎普京訪美,但俄中同盟似乎並沒有出現被削弱的跡象。
與此同時,華盛頓顯然想將特朗普總統和平努力未見成效的罪責歸咎於歐洲。至少有白宮匿名官員聲稱,阿拉斯加峰會之後,一些歐洲人正在暗中破壞特朗普的外交努力。的確,很多歐洲人不願像特朗普那樣,對普京做出慷慨讓步,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問題的關鍵卻在於,破壞特朗普外交努力的,恰恰是普京本人:他一邊繼續推進侵略戰爭,一邊提出最大化要求。白宮卻對此視而不見,美國政府的表面化思維方式由此可見一斑。拱手向俄羅斯送上戰略大禮,應該不會符合美國的利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