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金正恩出席九三閱兵 北京與平壤的雙重算計
(德國之聲中文網)金正恩出席北京的九三閱兵無超出了觀察者的預料。北京邀請他來觀禮,不僅是一種禮儀安排,也可被視為基於現實外交與地緣政治的必然選擇;而對平壤來說,接受邀請同樣出於精心的算計,目的是穩固政權、平衡外交、積累籌碼。九三閱兵因此可稱為一次罕見的中朝利益交匯點。
北京的一盤棋
北京邀請金正恩,首先是出於現實地緣政治格局的防範。防範誰?莫斯科。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朝關系顯著升溫。金正恩多次派出高級代表與普京會晤,雙方交換的是各取所需的交易:俄羅斯亟需彈藥與軍需品來維持戰爭消耗,而朝鮮則用這些物資換取能源、糧食和部分軍事技術。這種互補關系讓莫斯科與平壤迅速拉近。在這個過程中,北京敏銳地感到,如果聽任俄朝深化合作,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主導地位會被削弱。對北京來說,朝鮮長期是自己對美韓施加影響的“槓桿”,如果這根槓桿被俄羅斯握得更緊,中國在東北亞的戰略主動就會下降。因此,北京必須采取措施重新吸引金正恩,向外界展示:中朝關系依然是半島秩序的基本軸線,而不是俄朝獨舞。邀請他在閱兵式上同框,正是最直觀的象征。
其次,北京要提前為未來的朝美互動布好棋。二次入主白宮的川普,其外交風格偏好“領袖對領袖”的直接交易。在這種風格下,也許今年或明年朝美之間再次出現“金川會”的可能性極高。在最近韓國總統李在明對白宮的訪問中,川普就向他表達了這種期望。北京不能允許自己在半島事務上被排除,否則就會失去一個重要的制衡籌碼。2018至2019年的經驗已經讓北京有過警醒:盡管當時金正恩和川普直接會談前先到北京聽取習近平的意見,但給外界的感覺是北京幾乎被邊緣化。最終是因金川會破裂讓這種情況未出現,可北京明白,若未來川普再度啟動類似外交,必須牢牢插足其中。通過閱兵這樣高規格的場合讓金正恩亮相,不僅是禮遇,更是提前把中朝關系推到前台。它向華盛頓傳遞一個明確信號:半島問題沒有北京,就沒有解決方案。
再次,北京還要借金正恩的到訪來牽制首爾。韓國總統李在明提出“安全靠美,經濟靠中”的路線已在當下行不通,表明他繼承的依然是尹錫悅的對華外交。原因當然是美國不會容忍其盟友在安全上依賴自己、在經濟上卻與中國保持深度聯系,尤其是李在明出身於進步派,被外界看作有親中嫌疑。北京自然也不甘心只扮演“經濟奶牛”,而在半島安全事務上沒有話語權。因此,通過強化與平壤的關系,迫使首爾認識到,半島的真正鑰匙不在華盛頓,而在北京。金正恩的出席,本身就是一種戰略提醒。如果韓國一味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卻忽視中國的地緣影響,那麼任何半島的和平與穩定都無法實現。
因此,對北京而言,這是一盤多向的棋,既要防止平壤過度依賴俄羅斯,又要在朝美可能重啟的首腦外交之前佔位,還要對首爾釋放警告。金正恩的出席,是完成這一系列目標的最佳方式。
金正恩的多重目的
從平壤的角度看,金正恩願意來北京同樣是出於現實需要。最直接的,是政權合法性與國際形象的需求。長期以來,朝鮮因核與人權問題受到國際制裁,幾乎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金正恩的外交活動寥寥,多數局限於與中俄的雙邊互動。九三閱兵為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舞台,不僅能與習近平同框,還能與普京及其他外國政要一道站在天安門城樓。這種畫面在國際上象征著“承認”,在國內則是極具動員力的宣傳素材。通過這種公開亮相,他能夠向軍方和精英集團證明,自己仍然是大國政治的重要一員,朝鮮並非孤立無援。
經濟因素也是金正恩此行的重要動力。雖然與俄羅斯關系升溫給平壤帶來了一些實利,但莫斯科畢竟像自己一樣被國際制裁,真正能維系朝鮮經濟命脈的仍然是北京。糧食供應、能源輸入、跨境貿易走廊,甚至疫情後恢復的邊境物資交換,都離不開北京的支持。金正恩深知,俄羅斯能提供的是有限的補給,而中國才能提供穩定的經濟生命線。出席北京的閱兵,既是向北京示好,也是確保中國不會因俄朝走近而疏遠平壤。對他而言,這是一份“政治投名狀”,以換取北京在糧食、能源以及經濟方面更持久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戰略平衡。俄朝走近的確讓平壤獲益,但被綁死在莫斯科顯然不符合朝鮮利益。金正恩需要維持中俄之間的平衡,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從容騰挪。通過來北京,他可以展示這種“雙重依靠”的格局:朝鮮既能與俄羅斯合作,也能繼續維持與中國的特殊關系。這樣一來,在未來的朝美談判或半島危機中,他的籌碼就更厚。北京的支持,不僅能在經濟上提供保障,也能在政治上增強他的底氣。
川普已重返白宮,李在明在首爾執政,這讓金正恩判斷半島局勢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以往美國總統不同,川普更看重“交易”,不排斥與對手國家領導人直接談判。2019年的“金川會”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給金正恩留下了寶貴經驗,若要在談判中獲利,就必須提前積累籌碼,不能再重復當年的被動,而要提前准備。這種准備的一部分,就是重塑與北京的關系。只有當他與習近平同框,外界才會認識到,任何與朝鮮的談判都繞不開中國的存在。
李在明的上台也給金正恩帶來新的算計。雖然李意識到韓國長期以來“安全靠美、經濟靠中”的“兩頭兼顧”政策難以持續,但是他也不想完全重復尹錫悅的對華政策,仍然試圖和中國保持一種正常的關系,所以他這次派了國會議長到北京參加九三閱兵觀禮,為的就是不讓在上台之初和北京的關系搞壞。但這也使韓國的戰略選擇充滿矛盾。金正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給了朝鮮機會。如果平壤與北京關系緊密,就能在首爾的搖擺中增加自身的戰略分量。從這個角度說,金正恩的到訪,實際上也是在利用首爾的困境為自己加碼。
因此,金正恩的受邀出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謀劃。他要通過這次閱兵觀禮,一舉實現多重目的:對內展示政權的國際合法性,對外制造戰略平衡,對北京表達善意,對華盛頓與首爾釋放信號。這使得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金正恩,不只是觀看閱兵的嘉賓,而是東北亞博弈中一個多重意義的符號。他的身影既象征著中朝關系的回暖,也預示著未來半島談判中朝鮮不會孤立。
可以說,金正恩成為閱兵典禮名單上的一員,是中朝一次典型的雙重算計,雙方各有目的,卻在當前形勢下高度契合。九三閱兵因而不僅是中國展示軍力與凝聚“朋友圈”的舞台,更是中朝關系在新格局下的一次戰略再定位。它不僅決定了閱兵當天的政治畫面,也可能對未來東北亞局勢產生深遠影響。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要繼續擴充核力量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