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腸病毒迎流行期!女嬰染病 2 天逝,新生兒、幼童感染症狀不同一次看

Heho健康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周佩怡
腸病毒迎流行期!女嬰染病 2 天逝,新生兒、幼童感染症狀不同一次看

腸病毒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升,已達流行閾值,疾管署研判是因流行病毒株型別逐漸轉變、幼童感染症狀明顯,導致入冬疫情仍升溫,預計 1 月下旬才會緩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18)日指出,嬰幼童及新生兒兩大族群雖皆容易感染、造成重症,但感染症狀不同,一旦出現重症前兆,應立即送至大醫院治療。

第 46 週(11/9-15)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11,233 人次,較前一週上升 3.9%,且達流行閾值。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近一個月主要流行病毒株逐漸從伊科病毒 11 型轉為克沙奇 A16 型、A6 型、A5,主要感染對象也從新生兒轉為幼童,症狀較為明顯,才導致入冬後仍有流行期的現象,2016 年、2018 年、2024 年也曾上演,但根據過往經驗,進入寒假、1 月中下旬後疫情就會降溫。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症狀不典型,中部早產女嬰 2 天離世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累計 19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 9 死),為近 6 年同期最高,以感染伊科病毒 11 型為多、其次是克沙奇 A16 型及克沙奇 B5 型。曾淑慧表示,伊科病毒主要威脅新生兒,反倒幼童感染症狀不明顯,若新生兒有發燒、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免發展成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甚至威脅生命。

防疫醫師林詠青分享,中部一個月多月大早產女嬰,11 月上旬出現發燒、食慾與活動力下降,尿量減少,送醫發現血壓偏低、血小板下降、發炎指數、肝功能指數及白血球上升,原懷疑是敗血症,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然次日意識改變、休克,當日過世,後來採檢確診感染伊科病毒 11 型併發重症。

5 歲以下兒童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這些前兆需注意

而兒童感染腸病毒後,常見發燒、手足口病、喉峽炎等症狀,其中 5 歲以下者為重症高危險群,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機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重症前兆,應儘速至大醫院接受治療。

疾管署提醒家長及托育機構人員,應加強孩童的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看病前後」以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洗手時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孕婦及新生兒照顧者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及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儘量不要與有症狀的人接觸;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降低腸病毒傳染給孩童。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今年第 2 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亡!肝炎、敗血症「伊科 11 型」奪命

腸病毒再添 1 例新生兒重症死亡!疾管署估 10 月進入流行期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