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多在青年期發病,自我篩檢助早期介入,緩解率可達 6 成
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約 4‰至 1%,換算下來全台約 9.2 萬-23 萬人,精神科醫師表示,若於首次發病階段即介入治療,可將症狀緩解率從一般的 3 成提升至 5 至 6 成,明顯改善個案的後續學業、就業與社會功能。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108 年首創的「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已累計服務 413 人,其中逾 9 成穩定治療中。
思覺失調症為需長期醫療介入的慢性腦部疾病,發病年齡通常於 20-30 歲間的青年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陳柏妤表示,初期症狀可能有情緒劇烈起伏、言語詞不達意、突發的強迫行為、間歇性聽幻覺、莫名恐懼感對外界高度敏感多疑。
思覺失調初期症狀多,可用自我檢測表初步確認
陳柏妤指出,透過醫療介入給予訪視、診斷、藥物、生活調適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獲得緩解;若首次發病即介入,可增至 5、6 成獲得緩解,因此鼓勵民眾或身邊親友有疑似症狀者,可運用「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表」自我篩檢,無論篩檢結果如果,凡有思考或知覺困擾,都應儘速尋求醫療協助。
北市自 108 年推動「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由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組成團隊,提供 12 至 65 歲初次發作或高風險族群多面向服務,包括電話關懷、居家訪視、藥物諮詢、生活調適建議、職業與社福資源轉介等。截至 114 年 10 月,計畫已協助 413 名民眾,其中 9 成以上持續接受治療,甚至有人陸續完成大學、碩士學業,進入企業工作。
為增加民眾就醫可近性,北市聯醫松德院區與 28 家身心科診所合作,民眾可撥打松德院區服務專線 (02) 2726-3141 轉 1209,或前往中正、萬華、文山、北投、信義、南港等 6 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由專業團隊提供評估與諮詢,協助社區中疑似有精神異常個案及早連結醫療資源提供協助。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陳柏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