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性事疼痛不順、嚴重痛經? 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徵兆! 醫:恐成懷孕絆腳石

每日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1月08日04:01

潮健康/林昱彣

平時與伴侶的「性事」頻頻疼痛不順,甚至連「孕事」都受到影響,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惹的禍?台北市著名生殖中心佑昇診所主治醫師鄭欣宜醫師受訪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卵巢、輸卵管、骨盆腔腹膜等處;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受到荷爾蒙影響,每個月會隨著月經週期而反覆剝落出血,造成劇烈生理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以及不孕等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潛在影響? 嚴重者骨盆腔恐「滿目瘡痍」

這些散布在骨盆腔的異位病灶每個月都會不斷重複剝落出血,像是極微型的爆破彈在骨盆腔裡誘發ㄧ次又ㄧ次的破壞,長期下來這些無數發炎反應不只使正常的組織受到破壞,更有可能讓各個組織之間形成嚴重沾黏、扭曲變形。

「可以想像原本要讓牛郎(精子)與織女(卵子)相會的鵲橋(輸卵管),在戰亂中(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被破壞成斷垣殘壁,每年相遇的橋梁(輸卵管阻塞)也被阻斷了!」

鄭欣宜醫師表示,隨異位的內膜組織散布於骨盆的各處,可將其分為3大類型:

1.巧克力囊腫:異位的內膜組織跑到卵巢上,侵入到卵巢組織內並隨著每次週期出血累積成充滿陳舊血液的囊腫,外觀如同巧克力醬般,故常稱為卵巢巧克力囊腫。該型態會直接破壞卵巢組織,造成卵巢功能下降,影響卵子的品質和數量。

2.植入型子宮內膜異位:異位的內膜組織散布在骨盆腔腹膜、子宮骶韌帶等部位,或是侵蝕到骨盆腔的臟器,例如膀胱、直腸等;該型態會造成骨盆腔沾黏,或是破壞輸卵管的功能,使卵子無法順利與精子相遇。

3.子宮肌腺症:異位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也就是子宮肌肉層的本體,造成子宮產生纖維化的改變,該型態容易造成子宮環境呈現慢性發炎,可能會不利於胚胎著床。

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治療? 一定要手術切除病灶嗎?

鄭欣宜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可以初步評估子宮的結構,但無法清楚診察子宮腔,若要更進一步了解子宮腔內部的情況,可以透過子宮鏡檢查加以釐清。至於治療方式,則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計畫、巧克力囊腫大小、疼痛嚴重程度等因素來決定:

.手術治療:對於還不傾向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年輕女性,其卵量多而且年輕易受孕,可以考慮以手術切除病灶,來增加術後自然懷孕的機率。除此之外,若具有下列情形也會建議儘早以手術處理掉病灶: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腫已大於四公分、囊腫的型態有惡性腫瘤的疑慮、臨床症狀已疼痛難耐者。

.藥物治療:對於需要積極生育規劃(如女生年紀已超過37歲)、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女性,可以先用藥物控制症狀,並與醫師討論是否直接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儘速來幫助懷孕。因為手術切除卵巢巧克力囊腫的同時,也可能要承擔卵巢存量因手術而受損的風險,故建議有必要開刀者才需先行受術。

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需要與醫師充分評估溝通,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懷孕嗎? 醫建議1族群及早尋求生殖醫學

至於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還有懷孕可能?鄭欣宜醫師列舉診間ㄧ位34歲患者為例:該患者於27歲時雙側卵巢巧克力囊腫開刀,而術後卵巢功能大幅衰退,ㄧ度連卵泡都長不出來。所幸鄭欣宜醫師在幫其調理後,透過3次取卵手術收集到3顆漂亮的胚胎,在植入後患者成功受孕,目前還剩有兩顆胚胎之後可以再生二寶。

另一位37歲的女性患者,則經歷2次試管嬰兒療程都懷孕,但6、7週又流產,伴隨巧克力囊腫復發,CA125指數異常飆高至上千。經評估後,建議先進行手術切除囊腫,並進行冷凍卵子,之後再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然而,手術後患者的卵巢功能嚴重受損,已經無法再取出卵子。後來在鄭欣宜醫師鼓勵下,考慮接受捐贈卵子,最終患者也成功懷孕並生下可愛的寶寶。

透過上述2案例得知,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仍有機會順利求子;若女性患者有生育計劃,建議及早諮詢生殖醫學醫師,一圓求子夢想。另外,呼籲女性朋友若有月經疼痛、經期不規則、性交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並投入治療。同時,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環境荷爾蒙的暴露,以及控制體重,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延伸閱讀:

不孕症療程太苦? 逾半患者擔心排卵針施打! 醫籲擴大補助挽救斷崖式出生率

別只會叫女友喝溫開水! 營養師:經期前、中、後這樣吃 幫助經痛不適感退散

延伸閱讀
中醫教你吃辛香料「祛濕又抗癌」!這幾種調味料還能降血糖 減輕關節疼痛
有在吃藥也沒用?醫示警糖友:不治療牙周病,血糖恐照三餐狂飆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