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讀空氣」嗎?謝馨慧:讀出客戶的弦外之音,成功拿下 10 年長期合約!
什麼樣的人才目前最稀缺呢?就是懂得讀空氣、懂溝通的人。
「讀空氣」的能力源自於日文的「空気を読む」,由於日本社會相當重視禮貌,同時在企業內非常重視團隊合作,個人身分的比重放得很低,形塑了日本獨特的職場文化,以至於「讀空氣」成為人際之間,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必備能力。
讀空氣,簡而言之,就是察言觀色——能夠根據現場的情境氛圍,說出合時、合地、合人、合宜的話語。
一個人懂得讀空氣,也代表他能夠掌握顯性/隱性、語言/非語言的溝通四模組。在工作上,不論是對內或對外,我們都需要與不同的人協作、互動,也因此掌握顯性/隱性、語言/非語言的溝通模組,是所有工作人進行對話時要培養的基本能力。
例如,負責行銷、業務職務的人,在對外提案、應對客戶時,就需要掌握顯性的話語、文字,以及客戶透過這些顯性的話語、文字,要表達內含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至於客服人員在處理客訴時,則需要掌握外顯的環境氛圍和顧客表情,以及顧客透過表情要表達的情緒、心理距離。例如:
■ 客戶此刻是焦慮還是興奮?安全感夠嗎?→情緒感覺
■ 你覺得和客戶很親近,對方是否也如此?→心理距離
■ 顧客說的是 A,其實想表達的是 B ?→弦外之音
讀空氣是一種「綜合實力」
也因此,讀空氣的能力並不等於單純的溝通力! 而是以溝通力為基礎,結合觀/觀察(Observe)、問/提問(Ask)、聽/聆聽(Listen)、說/表達(Express)的「綜合實力」。甚至可以說,讀空氣也是一種懂得在不同情境和氛圍下,判讀利害關係的商業素養。
高階主管要尋找懂得「讀空氣」的人才,這意味著他們需要的工作伙伴,不僅得具備溝通的能力,更是要懂得藉由溝通力擴展與維繫人脈,進而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
我年輕的時候,每當用心準備一份提案到客戶的面前時,總是覺得自己的提案寫得既用心又好,就一口氣從頭到尾仔細報告,捨不得停下,過程中沒有適度請客戶回覆意見。這樣趕高鐵似的報告方式,失敗率不低,因此,我才會開始思考如何有效提升簡報成功機率。
十五年前,我曾處理過一起國際知名品牌的重大公關危機。這是一場 CNN 曾報導過的世界級危機事件。起初,國際知名品牌的台灣團隊嘗試自行處理,沒想到過了一週還是不能滅火,負面輿論也仍然無法平息。為此,亞太總裁親自帶了一整組人馬直接飛來台灣接手處理,就在此時我們公司也接獲「盡速」提出危機處理方案的客戶需求,並訂定兩天後就要正式提案比稿。
學會讀空氣,拿到十年長期合約
經過四十八小時沒日沒夜地沙盤推演,我們的團隊抵達提案現場。那是一間巨大的會議室,現場約有三、四十位穿著黑西裝、神色嚴肅的外籍人士,再加上空調異常冰冷,讓氣氛更顯沉重。
在這麼「肅殺」的情境下,我站在會議室門口開始觀察,發現有些人坐著、有些人是站著,但有一群人包圍著一個人正在討論,我心想,這位很有可能就是素未謀面的亞太區老闆。於是,我主動遞出名片並簡單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奧美的謝馨慧,很高興有機會帶我的團隊來跟各位報告,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協助這個案子,希望等下能夠聆聽你的意見‧‧‧‧‧‧」
「好,沒問題。」對方制式禮貌性地回覆,然後他就沒有理我了,繼續跟他的團隊熱烈討論。
我坐回提案報告的位置上,快速觀察眼前這群人的眼神跟表情,確定現場與會人士的權力組織與決策結構後,也確認了這個會議是由亞太區團隊主導,而不是台灣團隊。
提案時間只有二十分鐘,但在我正式開場時,卻沒有直接開始報告簡報的內容,而是先面向亞太區 CEO 詢問他:「之前沒機會見到您,也沒對過焦,深怕浪費您們的時間,我想請問您最想知道的三件事是什麼?」
原本低頭沉思的亞太區 CEO 抬起頭、睜大眼睛望向我,嘆了口氣後,說出了讓他寢不能寐的三個問題。聽完客戶內心的焦慮後,我立刻調整簡報順序,直接快速先講述對他有幫助的部分,整個提案和 QA 過程都進行得又快又準。 那次提案,兩個競爭對手都是國際上屬一屬二的商業顧問公司,而當天下午我們就接到通知:案子拿下了。 接著就是長達半年以上具挑戰、但能學習歷練的危機處理歲月,最終更獲得往後十年的長期合約。
(本文摘自《閱讀空氣懂人心》,天下雜誌出版)
延伸閱讀
人不會永遠在高峰,挫折時怎麼辦?奧美謝馨慧:接受「變動」是職場、人生的常數
你是懂「察言觀色」的人嗎?維持良好人際,要先讀出溝通的 2 種層面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