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蛇吻高峰「全台血清儲備點公開」!疾管署:45歲以上男性最易中招
Newtalk新聞
隨著8月到來,全台正式進入蛇吻事件的年度高峰期。疾病管制署今(29)日公布最新統計數據,指出45歲以上的男性為最常遭到毒蛇咬傷的族群,而每年平均有近千人因此需要醫療協助。為應對夏秋之際頻繁的戶外活動人潮,疾管署特別揭露了全台195家醫療院所的抗蛇毒血清儲備地點,並呼籲民眾若不幸被咬,應立即尋求正確的醫療資源。
根據疾管署分析2017至2021年的健保資料庫,這5年間國內每年平均約有979人因蛇咬傷而使用抗蛇毒血清。其中,最大宗的案例為遭到龜殼花及赤尾鮐咬傷,佔總使用人數的82.9%,約811人;其次則為雨傘節及飯匙倩(眼鏡蛇)咬傷,佔11.3%。數據也顯示,咬傷事件的高峰期集中於每年5月至10月,而8月份的血清使用量更是攀上全年頂點,平均達112人。
這份刊載於今年7月8日《疫情報導》的分析,也揭示了咬傷事件的地域性差異。南部與東部地區主要以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為主,中部地區的案例則較多需要抗飯匙倩及雨傘節的血清。值得注意的是,若以人口比例計算,東部地區的血清使用率為全台最高。不過,仰賴國內完整且充足的血清供應,台灣因毒蛇咬傷的死亡率已成功降至0.18%,顯示血清穩定有效。
疾管署提醒,多數蛇類性情膽小,鮮少主動攻擊人類,民眾在山區或郊外活動時,若與蛇相遇請保持安全距離。萬一不幸被咬,務必保持鎮定,並遵守保命的「五要五不」原則。「五要」包含: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記住蛇的外觀特徵、脫掉飾品以防腫脹、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以及儘速就醫。「五不」則是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不冰敷傷口、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以及絕不延誤就醫。
疾管署強調,作為國內抗蛇毒血清的唯一供應來源,目前已儲備4種血清共6千劑,可穩定供應至少一年半以上,民眾可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網站,查詢鄰近的醫療院所。此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若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留言 1